晨晖初绽,仿若缕缕金丝,透过斑驳云层,悠悠洒落于辟雍太学院。这座儒林圣境,傲然屹立于洛阳正阳门外十余里处,宛如一位渊渟岳峙的巨人,静静俯瞰着大汉的山河,将那盛世风华尽揽于怀。朱墙巍峨,蜿蜒数里,墙头瑞兽仿若下一刻便要凌风而去,承载着悠悠古韵;黛瓦鳞次栉比,在日光轻抚下,泛着幽沉光泽,恰似藏纳了无尽墨韵,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沧桑故事。

踏入学院大门,一座巍峨牌坊拔地而起,上书“辟雍太学”四字,笔力雄浑刚劲,恰似银钩铁画,力透砖石,肆意张扬,彰显着学府那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坊前石狮成对,威风凛凛,仿若忠诚的卫士,镇护着学府的文运,令往来者望而生畏。

行至中院,视野豁然开朗。脚下,青石铺就的广场规整大气,透着庄重肃穆之感,仿若一位沉稳的长者,默默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广场尽头,主殿以重檐庑殿之姿,斗拱交错,宛如大鹏展翅,搏击九霄,欲与苍穹试比高。殿内巨柱合抱,雕绘龙凤呈祥、麒麟献瑞,祥瑞满室,熠熠生辉,仿若将吉祥如意都凝萃于此。廊庑环绕,漫步其间,历代贤儒画像高悬,目光炯炯,仿若带着穿越时空的谆谆教诲,萦绕在耳畔,让人不禁驻足凝思。

东观楼专为女子而设,精巧别致,别具风情。庭院之中,繁花似锦,香草如茵,丝竹雅韵悠悠飘出,余音袅袅,仿若一场仙乐飘飘的盛宴。闺阁之内,粉笺铺案,笔架林立,小姐们研习诗词歌赋,笔下生花,诗意流淌;轻抚琴弦,对弈棋局,雅致天成,尽显才情;精研礼仪,仪态万方,端庄优雅;执针弄线,绣作精妙,巧夺天工。

曹大家德高望重,端坐主位,祭酒、博士相随两侧,倾囊相授,传承女学精髓,仿若一盏明灯,照亮了女子求知的道路。

西礼院居西北,“礼”字为魂。朱门铜环,肃穆庄严,刚一入院,那浩荡儒风便扑面而来,仿若一阵春风,吹拂着人心。堂中高悬“礼义昭明”匾额,诸生于此恭聆圣训,研习礼仪规范,一举一动,皆循矩度,将人际交往准则铭记于心,仿若把规矩刻进了骨子里。

叶公秉持方正,督导诸生修身正己,培育谦谦君子之风,仿若一位辛勤的园丁,呵护着学子们成长。

北道轩隐匿北边,清幽静谧,仿若尘世桃源。舍宇错落,竹影摇曳,清泉石上流淌,逸趣横生,仿若一幅悠然的山水画卷。此间聚焦道家精要,学子们静修冥想,感悟自然无为、阴阳辩证之妙谛,仿若一群探寻真理的行者,在心灵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道公仙风道骨,引领后学探秘清虚之境,追寻心灵宁静,仿若一位引路人,带着学子们走向精神的彼岸。

南艺阁位处南端,朝气四溢。楼阁玲珑,窗牖雕饰精巧机关纹路,别具匠心,仿若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内中摆满奇艺巧具,诸般机关模型精妙绝伦,巧思尽显,仿若展示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张公耆宿干练,率众人钻研技艺,创新不辍,机括运转间,匠心独运,仿若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引领着潮流。

太学院核心居中,太常恒荣院长统御全局,常山三公加上一曹大家辅佐。决策学府要事,威望赫赫,名望斐然,仿若掌控着学术的乾坤。

此乃大汉儒林之巅,五品以上官员多出于此,引得天下权贵、世家、皇亲国戚子弟竞相负笈,以求登堂入室,仿若磁吸针石,汇聚各方英才。只因大汉朝律严苛,五品以上官员须有太学学习或进修经历,方可任职。这般规制,令学院内英才与娇子同堂,贵胄共贤才比肩,或切磋经义,或比试才艺,好不热闹,却也暗藏机锋,仿若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

子墨一袭素白儒衫,飘逸若仙,携金童玉女翩然而至。此番专为即将来临的释褐典礼,欲于太学广纳贤才,充实七郡特区。他深知官场积弊,庸才当道,决心亲力亲为,甄选德才兼备、情商超卓之士,一扫地方吏治污浊,仿若一位披荆斩棘的勇士,立志革新。

入院长室,子墨躬身行礼,仪态谦逊:“老太师恕罪,学生冒昧来访,礼数不周。”

恒荣见状,急起相迎,满面春风:“哎呀,小王爷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快请上座!”

待子墨坐定,恒荣笑逐颜开:“小王爷但有所求,老夫定当全力相助。太学院万名学子,无论东观娇娥还是四方才俊,任君挑选!”

子墨再施一礼,言辞恳切:

“多谢老太师厚意。学生此番提前前来,欲以太学生身份深入其间,细察真才实学者,还望太师恩准,予以方便。”

言罢,目光满含期许,仿若熠熠星辰。

恒荣微微蹙眉,心生疑惑:

“小王爷,释褐大典在即,各院百名翘楚皆将获朝廷授职,陛下亦恩准您遴选特区储备官员,何劳如此费心?这太学院藏龙卧虎,诸生背景不凡呐。”

子墨神色凝重,正容而言:

“老太师,考试成绩仅窥学识一端,学生用人,首重人品,次看情商,学问技艺尚在其后。”

“情商?此词老夫闻所未闻,究竟为何新奇说法?莫不是关乎心术权谋之类?还望小王爷解惑。”恒荣一脸困惑。

“情商者,乃洞察、驾驭自身情绪,自我砥砺奋进之能,且善解人意、精于周旋,关乎立身行事成败。”

子墨侃侃而答。

恒荣初闻此词,茫然不解,沉思良久,忽拍案叫绝:

“妙哉!小王爷此解,鞭辟入里。察控情绪、勉力修身、周全人事,实乃处世良箴,老夫受教!”

子墨见恒荣颔首认可,趁热打铁:

“既蒙太师赞同,学生便隐去身份,入校细究。”

恒荣不再多言,传身边小童拿来一套太学生衣衫交给子墨,又递过一枚令牌,目光期许:

“持此信物,学院各处畅行无阻,愿小王爷觅得肱股之才,成就大业。”

晨晖仿若金丝,再度洒落,为西礼院披上梦幻金纱,似启风云变幻之幕,仿若奏响了激昂的序曲。

子墨一袭白衫,身姿挺拔如松,稳步踏入院门。抬眼间,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如巨龙蜿蜒,朱红廊柱木纹斑驳,仿若无字史书,诉尽往昔峥嵘;雕花窗棂精致典雅,镂空处透射出古朴韵味,仿若凝萃千年儒学积淀,儒学氛围浓厚得化不开,仿若沉浸在知识的馥郁香气里。

迈进西礼院宏伟大厅,空间豁然开朗,仿若能容天地万象,足可纳千人之众。孔义昭明画像高悬正壁,圣人面容慈祥威严,目光深邃,仿若洞穿尘世,凝视莘莘学子,令人心生敬畏,仿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鞭策着众人砥砺奋进;两侧匾额高悬,笔力雄浑,“仁风德润”“礼义传家”,尽书先贤哲思,字字仿若诉说为人处世至理,令人驻足凝思,仿若置身圣贤教诲之中,仿若沐浴在智慧的光辉下。

厅内,一众学子仿若置身知识浩瀚海洋,各自遨游探索。有的手捧书卷,沉浸书海,专注神情仿若世间纷扰皆无,时而微微点头,似与古圣先贤心灵契合,汲取智慧养分,仿若在知识的花园里采撷芬芳;或三两成群,议论纷纷,言辞激昂处,眉飞色舞,手势翻飞,仿若探讨经世济民良方,为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炽热眼神追逐真理之光,仿若为真理而战的勇士;更有几人独坐一隅,蹙眉苦思,时而摇头轻叹,仿若为圣贤书中难题所困,又似忧思家国天下前路,书卷破旧,见证勤勉执着,仿若在困境中坚守的行者。

端的是一派学府风雅,古韵悠长,仿若尘世净土,承载读书人之梦,知识火种代代相传,熠熠生辉,仿若永恒的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子墨目光流转,见前方老师讲台之上,一人昂首而立,身姿挺拔,宛如苍松傲霜,正口若悬河,宣讲不止。此人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眼神炯炯,透着正义果敢,一袭白衣随风飘动,潇洒不羁,仿若仗剑侠客,此刻用言辞为苍生请命,仿若一位救民于水火的英雄。

台下围聚学生,不时爆发出热烈议论声,夹杂爽朗笑声,此起彼伏,恰似春日惊雷,打破学府宁静,洋溢青春活力,仿若沸腾热粥,翻滚思想浪花,仿若激情的火焰在燃烧。

子墨悄无声息趋近,台上激昂话语入耳:

“各位同学!且听我言,那京畿七郡之地新设经济特区,听闻北海靖王刘睦向圣上立誓,第一年便要搜刮民脂民膏一千万两银子,上缴国库,第二年增至二千万两,第三年竟高达五千万两!此等要求,何其残酷,何其暴虐!与巧取豪夺何异?吾辈为孔圣人门下弟子,以仁爱为本,如今百姓深陷水火,仁孝之心何在?恻隐之心何存?怎能忍心看苍生受苦,而不出作壁上观?古有仁人志士,毁家纾难,救民于水火,今吾等虽一介书生,亦不能坐视不管,任由百姓遭此劫难!

想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解万民于倒悬,若我辈面对苛政沉默,有何颜面面对圣人教诲?此时,必须挺身而出,为百姓发声,让圣上知晓民间疾苦,还百姓一个公道!”

言罢,眼中泪光隐现,满是悲愤,双拳紧握,似为苍生讨回公道,额前发丝凌乱,更添悲愤气势,仿若悲愤的雄狮在怒吼。

台下学子闻听此言,顿时炸开了锅,议论声此起彼伏。

一位身着粗布麻衣,面容清瘦却透着坚毅的学子,涨红了脸,率先高声说道:

“这还了得!我宏农世家本农家出身,深知百姓不易,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收成能有几何?若真如此搜刮,乡亲们恐无活路。我等读圣贤书,学的是仁爱之道,怎能眼睁睁看百姓受苦?这官员挑选,我坚决抵制,绝不当那助纣为虐之人!”

言罢,紧攥双拳,额上青筋凸起,气愤至极,仿若愤怒的公牛。

旁边一位富家子弟打扮,身着锦缎华服,头戴玉冠的学子,微微皱眉,摇头反驳:

“兄台此言差矣。你只看赋税之重,未想背后深意。北海靖王刘睦大人,有大谋略。听闻《永平国策》推行,多地商贸繁荣,百姓富足,这岂不是功绩?如今建经济特区,或许再创辉煌。咱们不能因一时赋税,全盘否定。”

边说边轻摇折扇,神色思索,仿若智慧在扇间流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