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外面楚军虎视眈眈,他们这些小兵都能瞧得出气氛不对。
他哪里知道何时规划,只能安抚,“大娘,您放心,咱们修路队要过来,衙门会贴告示,您让家里人注意点。”
带路的梁军见那小子又停下不走,有心想踹一脚,又看那边有百姓在看,干脆拽着楚兵走。
楚兵之后一路都很安静,直到离开梁军区域,才小声嘀咕,“装腔作势,收买人心。”
他回去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同丞相说了。
……
……
傍晚,没过多久,石敢山送了消息过来,答应一见,地点便定在皇宫中。
……
梁国都城。
临安多了不少要往外走的商队,看守城门的士兵检查路引发现商队目的地不是韩国就是楚国。
借着检查货物的空档善意提醒道,“最近韩国可不太平,我瞧着你们拉的货,也不必赶时间,为何不等等,在临安过个安稳年。”
孔熟打量守门士兵,发现此人只是好心,并没有发现什么,便也顺着解释,“趁着空多赚一点,顺便回家把家人都带过来,这不是外面不太平,光我们自己在梁国也不放心,多谢提醒哈。”
孔熟打着信号,商队集合离开。
守门士兵看着他们离开,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等到商队的影子在水泥路尽头消失,城门前的其他小队也作着各自的伪装离开。
无人知道封同和与石敢山聊了什么,但看封同和离开皇宫后整合楚国大军一事,便知道两国的争斗从暗处转到明面。
百姓们也感觉到气氛不对,不敢随意外出。
……
封同和坐在营帐内思考下一步该如何。
回想出征前。
梁国宣布讨伐韩国后,大军一动,楚国便察觉到,第一时间传信告知楚皇。
司空深收到消息毫不意外,倒是楚国其他官员意见不少。
有官员在朝上故意向司空深拱火,“陛下,两国如今还是盟友,梁国未经我国同意,便先行发兵,占领韩都,此等行为便是将我楚国不放在眼里。”
于他们眼中,梁国虽比之前情况好些,但还没到能被他们放在眼里的地步,先前若是楚国不答应同梁国结盟,没有梁国的力量,楚国拿下蜀国不过是时间问题,而梁国国力却是无法与蜀国对抗。
念及至此,不少官员都很后悔,给了梁国发展的机会。
当即便有人附和,朝堂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武将跃跃欲试,只待司空深一声令下。
“陛下,一统南北,完成霸业,不仅是您的心愿,亦是我楚国万民心之所向。”
司空深坐在高台上,低头把玩着腰间玉佩,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封同和看到司空深的动作,便知晓,司空深这是被说的心动了。
当然朝中也有理智派,很多官员觉得,楚国对于百姓管辖一道并不如梁国,原蜀地的不少百姓,对楚国并没有多少归属感,再加上今年旱灾一事,虽干预得当,但到底是伤了粮食。
于百姓于楚国,此时大动兵戈,都不是好事。
不少官员都跟着点头,最后归为两派,开始争吵。
“此时大动干戈不好,那什么时候打,再等几年,谁等得起,尔等自己看看,梁国变化多大,再给些时间,谁知道到时候能不能打的赢,就这般放任梁国扩大,尔等夜半能否睡得安稳。”
司空深听着底下争吵的声音,想了许多。
他确实没有底气放任梁国发展。
西涧关是梁国于楚国边境的一处开阔地带,楚军并不善水战,更何况攻城易,守城难,梁国还有那火炮。
倘若开战,直取西涧关便能直捣腹地,可攻打西涧关也绝非易事,梁国征兵后,便在西涧关放了二十万。
军士们养殖放牧,自给自足半年如今更是壮大,此时整合大军,未尝不是对他有所提防。
但此时也确实是合适的时机,军队聚在韩都,若是由此……。
“老师,可有想法?”
司空深想了想,打算听一听封同和的意见。
封同和出列,行了一礼:“去岁攻打蜀国,梁国还需借力,如今不过一年,梁国国力翻了一番不止,若是再放任不打,必是楚国心头大患。”
朝中无人反对,司空深拿定主意,“规整军队,先攻韩国。”
瞧瞧梁诗如今到了什么地步吧。
……
与此同时,石敢当的消息也到了临安。
梁诗对石敢山的情况非常担心,也不知赤凤与石敢山会合没有,战场情况到底如何。
焦和雅倒不觉得会怎么样,石敢山并不是无能之辈,粮草充足的情况下,不可能出事。
反而是盯着楚国的探子带回的消息比较严重。
梁诗是把两则消息放在一起看的。
石敢山一切正常,在同楚军对峙中,信中写明封同和找他商量剩余的周家族人,他未答应。往后便再无联系。
这让梁诗放了心。
却不想下一份消息:楚,整合粮铁。
梁诗大骂:“司空深果然是想打我,没人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