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和雅任由梁诗骂了一会,发泄够了。
他才出声提醒,“陛下,此战无可避免,微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抢占先机。楚国虽兵力强盛,但想攻破我梁国关口也非易事,所以陛下也不用太过烦心。”
焦和雅分析的头头是道,从谣言战到伏击,再从破坏粮草到拉拢洛国。
梁诗同焦和雅初步定制了套方案,打算明日朝会上,听听百官意见。
……
孔熟等人到了边界线便分成两波行动,孔熟带着大部分人向着韩都出发去寻石敢山,其他人便向着楚国与洛国。
……
韩都,梁军楚军双方在这段日子里产生了不少摩擦。
韩国的小世家纷纷猜测,梁楚两国是否要就韩国打擂台。
底层百姓已经从这些征兆中察觉到韩都风雨欲来的趋势,不少百姓都开始撤离韩都。
但大部分百姓还是看好梁国,在旱灾最艰难的时刻,只有梁国对各国施展援手,梁国皇帝陛下仁爱百姓,军中将士也同他们的孩子一般,给他们修理房屋。
还有那天下皆知的梁医。
世人都说他们百姓愚昧无知,只会在地里刨食,但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也会比较,明白谁会对他们好。
相比较没怎么听过的楚国,他们还是希望能够成为梁国的子民。
……
目前韩都城池内被石敢山占据,封同和驻扎在韩都之外,百姓们经由楚军驻扎地离开,也给封同和带来了不少城内的消息。
被孔熟等人先到的是司空深的口信。
与封同和的犹豫不同,司空深杀伐果决,他们在韩国所图甚大,在见不到周家人的情况下,无法确定金矿消息是否走漏,最稳妥的方法便是让一只苍蝇都别飞出去。
死人才能保守住秘密。
收到此口信,封同和终是下定决定,“传我军令,围住都城,不再允许人员外出,违者就地斩杀。”
……
原本设想能在年前能回临安,却没想到马上过年,都没结束。
加上朝中百官吵个不停,全是反对她的声音,更是惹得梁诗心焦。
“陛下,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啊。臣赞同支援石尚书,但您也不用亲去啊。”
寿国公一把年纪,在大殿中一把鼻涕一把泪。
“臣以为洪部长所言极是。”
(防止有宝宝忘了,寿国公姓洪,喜欢别人称呼他洪部长,因为这个部长是他凭借本事当得,不是祖上蒙阴。)
寿国公难得这么会说话,简直说到了刘宗心坎里。
然后便是一众大臣跟着称是。
本来是有人赞同梁诗的,但只要出现一个意见不同者,便会迎来所有人的敌视,随即展开辩论。
很快就都是反对的声音。
好在,最后焦和雅一锤定音,“陛下若是听话,便不是陛下了。”
然后在梁诗以为他要向着自己说话时,焦和雅道,“陛下乃是梁国之根本,臣认为百官之言不无道理,陛下不如派部队先行,待局势稳妥,再行。”
行吧,总归是有了大家都同意的法子。
“那城中之事,还需要各位多多烦心,至于报纸,该说的还是要说,那些不该说的便劳烦各位封锁好。”
“臣遵陛下命令。”
……
梁诗不懂打仗,但冬季天冷,光是伸手接触空气便很难熬,她不敢想象将士们要在这样的天气里冲锋打仗会有什么感受。
一想便有些愧疚。
好在焦和雅跟着劝解,多给些银钱粮食,棉服都先供应军中,冬季天冷,咱们的将士怕冷,难道楚国就不怕了吗?
把梁诗安抚好,焦和雅回到府中,一推开书房的门,里面两张老脸正期盼的看着他。
令焦和雅十分苦恼,他几乎要以为自己开门的姿势不对。重新开关了下,发现刘宗与寿国公还在,并不是他眼花。
没忍住心中骂起了刘宗。
“啊切。”刘宗打了个喷嚏,迎上焦和雅,“丞相啊,您瞧陛下那样,那石敢山又不是没本事,咱们只要火炮粮草需上供应便行,哪里需要陛下亲自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