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朝廷很快会打通青海、新疆的铁路,然后利用棉布市场扩张的机会,大力扶持新疆、青海的棉花种植,并且以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为由,大力度的在天山、呼延都护开禁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也就是说,怀王得到了织布机,但会丧失对棉花的控制。只不过短期内体现不出来,但十年十五年后怀王一死,就会慢慢发作出来。
甚至日后沃腊舒达汗省治理完成后,解决了天弥诸国,当地的棉花将源源不断的用万吨轮运回国内,这些个关中、河南的棉商地主就更没有生存的空间,只能转行做其他。
而织布机是朝廷现在主要的创收产业,也是工业革命早期,主要的利润来源,因此织布机向地方开禁,并不在之前的计划中,这次做出调整,就是原则性的让步。
为了避免不利朝廷的局面,朝廷对这些地方织布企业的控股,必须达到百分之三十,高于其他开禁产业,不能让这些企业脱离朝廷的控制。尤其是体制转型结束前,还不能。
“爱卿向怀王做出如此巨大让步,户部若是知道了,岂不索要更多好处?”
“是的,所以臣也准备了给户部的额外好处。”
“什么好处?”
“织绸机。”
“织,织绸机!”女帝大吃一惊,惊的竖起了凤眉,转眼想到这要是丝绸都能海量的批量生产,赚钱岂不是像长江黄河一样,流向绸商的手里。“爱卿果真造出了织绸机?”
“还没完全成功,但也差不多了,最快明年三四月份能有样机出来。不过陛下无需担心,陛下担心的问题基本不会发生。”
“为何?”
“现在特等、一等、二等绸是一半黄金白银,一半铜钱交易,或者铜钱贴水全额交易。朝廷如果对地方开禁织绸机,臣会要求绸商百分之百铜钱交易,但是允许继续维持金银铜各半交易存在,这是其一。
其二是虽然绸制品可以实现机器织造,但是锦、缎永远无法实现机器织造,至少一百年内无法实现,只能人工织。而现在锦、缎只能朝廷和蜀王周帛织,因此锦缎日后还将继续维持黄金白银购买,这块利润不会伤及朝廷。
其三,一旦丝织品也能机器织了,而桑蚕养殖在两湖已经放开,日后还可以在东岭道、岭南道放开,进一步加大桑蚕养殖规模,那么丝绸价格就会进一步下跌,产量增加了,价格下跌是必然结果,同时消费也会增加。
其四,机器织绸价格对国内开放,对国外仍然以一半金银一半铜钱,或全额金银交易,二十年内暂不做改变。
最后,朝廷控制着生产匠术,朝廷会优先添置织绸机,并控制了大量生丝的采购和经销,朝廷也能得到更多利润。
并且织绸机对地方开禁后,朝廷要占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以利于朝廷掌控与调控。”
由于丝绸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税收大户,而且主要是贵金属税收,是经济支柱之一,因此绸商就很容易发展成财阀,形成地方割据。
中国自古以来,盐、铁、绸、茶、布一直是国内五大经济产品,陶瓷其实还不是,陶瓷是因为国外有需求,才成为国内的经济产品。
因此盐、铁、绸、茶、布五大行业很容易形成经济财阀和经济割据,同时盐、绸、茶、布四大行业有身兼地主身份。
如盐商,要供应炉户口粮,一定是地主。绸商要种桑,也得是地主。茶商要种茶,也一定得是地主,布商一样是这个道理。
而绸商又是暴利行业,最然不会威胁到命脉产业,但是很容易形成贵金属财阀。
并且绸商的大本营在江南江西、浙江、江东、皖南、湖东,江南又是地主、盐商、茶商的堡垒,所以绸商做大,就很容易影响农业经济,这是女帝担心的问题。
女帝其实一直希望能造出织绸机,但是造出来后,又害怕技术开放,造成地方经济割据。
但现在随着朝廷工业发展,铁路和通信系统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桑蚕政策的开禁和打通,织绸机对地方的开禁,危害已经降低到无足轻重的地步。
因为一旦丝织品实现批量规模生产,产能一上来,价格肯定要下滑,越是大众产品,技术越白菜化,价格就越低,相对利润越少。
同时随着全国经济基本盘的最大,丝绸经济比重日后占比微乎其微到可以忽略不计。
织绸机开禁的同时,多数丝织品的货币壁垒同时打通,鼓励全额铜币交易,贵金属铜币各半交易为辅。但对只能手工织造的锦、缎依然实行贵金属全额交易,而这些产品不是控制在朝廷手里,就是控制在巴蜀手中。
因此织绸机一旦开禁,绸商非但不会做大,随着日后经济科技发展,绸商在经济中的权重将迅速稀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