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改革,首期改革分八到十二年,最多十五年,分三个四年期,或三个五年期分阶段完成,分别对应中枢、道改革,州、乡改革,县改革。

其中中枢和道改革耗时最短,三到四年可能定完成,州、乡改革耗时最长,乐观估计五年,保守估计七年,最后是县改。县最多,也是目前的行政基础,围绕县展开的利益纠葛占比最大,因此县得最后动。

首期十五年改革完成后,再用五到十年进行第二轮的深化改革,基本完成全国官僚系统的体系改革和换血。

官僚改革动摇根基不假,甚至会引发国家灭亡,历朝历代中期和晚期的官僚改革,超过百分之八十以失败收摊,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有五个。

一是统治阶层本身忽视了官僚本身是地主、财阀这个问题,改官僚,本质上就是改土地政策,两者具有高度联动性。

二是权贵势力。官僚集团始终是依附权贵势力的团体,而地方利益集团则依附于官僚派系。

在朝廷没有放出红利的情况下,改权贵当然不同意改官僚体系。

三是统治阶层不掌握国家的绝对经济力量,一旦改革官僚,就会遭到官僚势力的全面阻击,这是第一、第二点共同造成的结果。

四是绝大多数王朝改革官僚,基本上都是民心尽失的时间段,老百姓对朝廷丧失了信任,改官僚只会让老百姓认为是又一次给官僚发放福利,剥削老百姓的政治运动。

事实上也是如此,统治阶层改革官僚,官僚就变相的把压力转嫁给老百姓。明朝后期的官僚和土地改革,最后都演变成转嫁给老百姓头上的改革,老百姓怎么可能支持朝廷改革官僚。

相反王朝末期改革官僚,都会伴随有农民起义和天灾带来的大面积经济衰退,加速了改革失败和灭亡。

最后是土地问题和传统的地主、盐商、绸商、粮商、布商、茶商几大经济要素集团。

农业王朝改革官僚的本质,是动了地主、盐商、绸商、粮商、布商、茶商这些利益集团的奶酪,朝廷要征他们的税,甚至以政治力量革他们的命,他们当然不同意,因为这些都是资本买办。

而历代王朝其实都没有明确意识到“资本买办”的本质,是以追逐剩余最大利益为目标。

所以皇帝们都不明白,尤其是明朝后期的皇帝们都不明白,十五抽一这么轻的税,改成十抽一,十二抽一,这些个地主、盐商、绸商、粮商、布商、茶商为什么就是死活不交税,按说他们的税后利润依然丰厚,为什么就是不交税。

其实不是这些资本买办不交税,而是资本逐利是天经地义的,甭说你征他们十块钱的税他们嫌多,你就是征一块钱,他们还是嫌多。

加之勾结官僚,提供官权利保护需要支出的成本,这些传统的地方既得利益者就更不会给朝廷交税。

而且历代王朝改革,都有面杀伤的效应,抓住一个,打击一片。因为这一片都是贪污受贿和行贿作恶,然后抄家没产诛灭三族九族,把资本买办给搞怕了,所以又死命的保官僚。

而王朝中晚期的改革,往往都是土地问题尖锐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改官僚就一定会改土地,改土地就动了地主、盐商、绸商、粮商、布商、茶商的利益。

因为除了地主本身就是地主之外,盐商、绸商、粮商、布商、茶商在农耕时期同时具备地主这个身份特征,因此改官僚,就是动了依附官僚资本买办的利益,他们怎么能不反弹统治阶层施加的压力。

但现在的岐帝国已经完全走出传统农耕王朝的模式,现在主导经济发展的是工业,虽然农业仍然占国家经济比重较大,但已经不足以影响国家的根本。

同时工业被朝廷百分之一百控制,而农业领域朝廷又至少控制百分之六十,这即意味着国家百分之八十的经济力量,直接或间接被国家控制和干预,而不是被资本干预,经济上就乱不起来,资本干预经济和政治的能力被彻底削弱。

而土地问题经过三十年的回收和开发,全国巨型地主被基本消灭,大型地主虽然较多,但核心地区的大地主要么与朝廷利益高度捆绑,站在朝廷一边,要么受到站在朝廷一边的商人、财阀、地主的压制,构不成危害。

中小地主虽然多如牛毛,但朝廷日后对土地深入改革的对象主要是大地主,中小地主只会约束和引导,引导他们发展高效的规模化农业,并不会打击他们,只要他们变更了土地性质,他们依然还可以保有自己的田产。

在性质、经济和政治上区别对待地主与地主,并通过前期三十年的打击和行政回收,国内土地问题矛盾基本缓解。并通过一系列的变相政策,在各地进行土地新政的改革,只不过地主们还蒙在鼓里而已。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