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江南的天空低垂着,细雨绵绵,如同一层轻纱笼罩着这座千年古镇。火车在一个偏僻的小站徐徐停下,刹车声在寂静的站台上显得格外刺耳。站台上斑驳的青苔在雨水的浸润下泛着幽绿,空气中飘荡着一股特有的潮湿腐朽气息。

“这里就是松陵镇,“接站的老张撑着一把褪色的油纸伞,笑容温和,“小江同志,你得适应这里的生活。这儿比不得上海,清净是清净,就是难免有些......“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词,“萧条。“

江丽丽提着一个老式皮箱,站在雨中,任由水汽打湿她单薄的的确良连衣裙。火车汽笛长鸣,渐渐远去,带走了她最后一丝犹豫。

一路上,黄包车缓缓碾过青石板路,车轮与石板摩擦,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哀愁。两旁是典型的江南民居,粉墙黛瓦,雨水顺着雕花的屋檐滑落,在斑驳的墙角积成一个个小水洼。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特有的清香,与雨水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镇图书馆设在一座清朝老宅里,据说是前清举人的府邸。朱漆大门已然斑驳,门楣上“书香世第“四个遒劲的大字在雨水的冲刷下依稀可辨。门前的石狮子蒙着一层青苔,显出几分沧桑。

“你住在后院,“老张指着一间临水的厢房,“虽然简陋,但清净。院子里有几株梨树,到了春天,粉白色的花朵能撒满整个院子。“

房间确实很小,一张樟木单人床,一张斑驳的红木书桌,一个立柜,仅此而已。窗外就是一条小河,河水在雨中泛着墨色的波纹。但江丽丽却莫名松了口气——在这个远离上海的小镇,在这个仿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或许她能真正放下那些纠缠的过往。

“图书馆的外文区需要整理,“老张适时打断了她的思绪,“这些年没人管,都积了厚厚的灰尘。“

江丽丽点点头,跟着老张走进堆满古籍的房间。浓重的书香中夹杂着一丝霉味,让她想起上海图书馆的日子。那时候,亚里斯常常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翻阅中国古典文学,一边用余光偷偷看她整理书籍的样子。每当四目相对,他就会露出那种天真而温柔的笑容。

“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藏书,“老张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有不少珍本。当年施家少爷留洋回来,特意从欧洲带回来不少外文书。“

翻开一本泛黄的《红楼梦》英译本,扉页上有一行娟秀的英文:“赠予亲爱的克莱尔,愿你在这些美丽的文字中了解中国的灵魂。1935年夏,施志远。“

“那是老馆长的故事,“老张望着窗外的雨幕,语气里带着怀念,“他和一个英国女教师相爱,那时候他刚从剑桥回来,满腔热血,以为爱情可以超越一切......“

江丽丽的手顿了一下:“后来呢?“她的声音有些发涩。

“战争爆发了,克莱尔不得不离开。老馆长在这里等了一辈子,直到去年才过世。“老张指着墙上一张泛黄的照片,“这就是他们年轻时的合影。“

照片里,戴着圆框眼镜的施志远站在一位穿着洋装的金发女子身边,两人的笑容温暖而明媚,定格在那个遥远的夏天。那眼神,那姿态,和她与亚里斯在外滩的合影竟是如此相似。同样的跨越国界的爱情,同样的热烈,同样的......无疾而终。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老张意味深长地说,“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故事。有些路,注定是要走到尽头的。“

回到自己的房间,江丽丽开始整理着自己从上海带来的行李。突然,一本烫金封面的《希腊神话》从书架上掉落,发出沉闷的响声,从书里掉出来一张纸条。她颤抖着打开纸条,赫然是亚里斯工整的字迹:“在雅典,帕特农神庙的月光下,我曾发誓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而今,我终于明白,这份完美,就在你身上。我的丽丽,你是我的雅典娜,我的月光,我的一切......“

她慌忙合上书,却发现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那些以为可以逃离的记忆,在这个宁静得几乎凝固的小镇,反而变得更加清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刻在心上的伤痕,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深刻。

收拾行李时,那封始终未拆的信从箱底滑出来,她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昨天收到的《泰晤士报》上刊登了消息:帕帕多普洛斯家族与科洛索斯家族的订婚仪式,将于九月一日在雅典大教堂举行。照片上,亚里斯身着笔挺的西装,站在未婚妻身边,面带微笑,那笑容却未能到达眼底。

夜幕降临,小镇笼罩在蒙蒙细雨中。远处的河面上,偶尔传来渔船的号子声,悠远而凄婉。江丽丽坐在临水的窗前,看着那封始终未拆的信,月光透过雨幕,在信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