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年,见过司香的人都惊叹她的艳丽,可仔细询问她的来历,却又模糊不清,于是大家都怀疑她是妖怪。母亲询问刘仲堪,刘仲堪也稍微透露了一些奇异的情况。母亲十分害怕,告诫他要与司香断绝关系,刘仲堪不听。母亲暗中找来术士,在庭院中作法。术士刚在地上划定范围准备设坛,司香就凄惨地说:“本期望能与你白头偕老,现在母亲怀疑我,我们的情分也断了。要我离开,也并非难事,但恐怕不是咒语所能驱赶的!” 于是,她捆来柴草点燃,扔到台阶下,瞬间烟雾弥漫,遮蔽了房屋,对面都看不清人,还传来如雷般的巨响。烟雾散去后,只见术士七窍流血而死。刘仲堪进屋一看,司香已经不见了。他呼喊老妇人询问,老妇人也不知去向。刘仲堪这才告诉母亲:“那老妇人大概是狐仙。”

宦娘

温如春出身于秦地的世家大族,年少时就对琴有着独特的癖好,哪怕是在旅途中,也从未让琴离开过身边。一次,他前往山西做客,途中经过一座古寺,便把马拴在寺门外,暂时进去休息。进入寺中,他看到一位穿着布衲的道人,盘着腿坐在走廊上,身旁的墙壁靠着一根竹杖,还有一个花布袋子装着琴。温如春看到琴,一下子就触动了自己的喜好,于是问道:“您也擅长弹琴吗?” 道人说:“只是弹得不太好,希望能向擅长的人学习。” 说完,便把琴从袋子里拿出来递给温如春。温如春一看,这琴纹理精妙,稍微拨弄了几下,发出的声音清脆悠扬,不同寻常。他很高兴,便弹奏了一首短曲。道人微微一笑,似乎并不太认可。温如春于是把自己的拿手本领都展示了出来。道人却笑着说:“还不错,还不错!但还不足以做我的老师。” 温如春觉得他的话有些自大,便反过来请他弹奏。

道人把琴放在膝盖上,刚一拨动琴弦,温如春就感觉有和风吹来。不一会儿,百鸟纷纷聚集,把庭院里的树木都占满了。温如春惊讶极了,连忙下拜,请求拜道人为师。道人又弹奏了几遍,温如春侧耳倾听,全神贯注,渐渐领会了其中的节奏。道人让温如春试着弹奏,给他指点纠正了一些节奏上的不足,然后说:“在这尘世中,已经没有人能与你相比了。” 温如春从此用心钻研琴艺,最终成为了琴艺绝技的高手。

后来,温如春在回家的路上,离家还有几十里的时候,天色已晚,又遇上暴雨,找不到可以投宿的地方。他看到路边有一个小村子,便急忙赶过去。来不及仔细挑选,看到一扇门,就匆匆走了进去。进入堂屋,里面空无一人。过了一会儿,一位十七八岁的女郎走了出来,容貌如同神仙一般。女郎抬头看到有客人,吓得连忙跑了进去。温如春当时还没有娶妻,看到女郎后,心中情思暗生。不久,一位老妇人出来询问客人的来意,温如春说出自己的姓名,并请求借宿一晚。老妇人说:“借宿倒是不妨,但这里缺少床榻,如果你不嫌弃委屈,就可以在草席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拿着蜡烛过来,在地上铺上草席,看起来十分殷勤。温如春询问她们的姓氏,老妇人回答说姓赵。温如春又问:“那位女郎是谁?” 老妇人说:“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 温如春说:“我不揣自己贫寒卑陋,想向她求婚,您看怎么样?” 老妇人皱着眉头说:“这我可不敢答应。” 温如春追问原因,老妇人只是说难以言说,温如春只好怅然作罢。

老妇人离开后,温如春看到铺的草席又腐又湿,实在没法躺,于是端坐着弹琴,以此来打发漫长的夜晚。雨停之后,他便冒雨回家了。

温如春所在的县里有一位退职在家的葛部郎,他很喜欢文人雅士。温如春偶然去拜访他,应葛部郎的要求弹奏了一曲琴。当时,帘子后面隐约有女眷在偷看偷听。忽然,一阵风吹开了帘子,温如春看到一位刚到及笄之年的女子,容貌绝美,堪称世间第一。原来,葛部郎有个女儿,小名叫良工,擅长诗词歌赋,有艳丽之名。温如春心动不已,回家后便和母亲说了这件事,还请媒人去说亲。但葛部郎因为温家势力已经衰落,没有答应这门亲事。然而,良工自从听了温如春的琴音之后,心中暗自倾慕,常常希望能再次聆听他的高雅演奏。而温如春因为亲事不成,意志消沉,从此不再踏入葛家的大门。

有一天,良工在园子里捡到一张折起来的旧信笺,上面写着一首《惜馀春》的词:“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刬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心里十分喜欢。她把信笺揣在怀里带回房间,拿出锦笺,庄重地抄写了一遍,放在桌子上。过了一会儿,再去找信笺,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她以为是被风吹走了。恰好葛部郎经过闺房门口,捡到了这张信笺,以为是良工写的,厌恶词中的情感过于放荡,想把它烧掉,却又不忍心说出来,便想赶紧把女儿嫁出去。临邑刘方伯的公子恰好来求婚,葛部郎心里对他印象不错,但还是想先看看他本人。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容貌英俊,仪表堂堂。葛部郎非常高兴,热情地款待他。公子告别时,不小心在座位下落下了一只女子的鞋子。葛部郎顿时觉得他轻薄无礼,于是叫来媒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公子急忙辩解自己的冤枉,但葛部郎不听,最终拒绝了这门亲事。

在此之前,葛部郎有绿菊的品种,十分吝啬,不肯传给别人,良工却把它种在了自己的闺房里。温如春家院子里的菊花忽然有一两株变成了绿色,朋友们听说后,都到他家来观赏,温如春也把这绿菊当作宝贝。一天凌晨,温如春去看菊花,在畦边捡到一张写着《惜馀春》词的信笺,他反复翻看,不知道这信笺是从哪里来的。因为词中的 “春” 字和自己的名字相同,他更加疑惑了,就在案头仔细地用朱笔和墨笔批改,评语写得有些轻佻。恰好葛部郎听说温如春家的菊花变绿了,感到很惊讶,亲自到他的书房去看,看到信笺便拿过来展开阅读。温如春因为自己的评语有些轻佻,急忙把信笺夺过来揉成一团。葛部郎只读到了一两句,发现这就是在闺房门口捡到的那张,心中十分怀疑,连绿菊的品种,也猜测是良工送的。他回家后告诉夫人,让夫人逼问良工。良工哭得死去活来,但这件事没有证据,也没有人能证实。夫人担心事情闹得更大,觉得不如把女儿嫁给温如春。葛部郎同意了,便派人去告诉温如春,温如春高兴极了。

当天,温如春邀请客人举办绿菊宴会,焚香弹琴,一直到深夜才结束。他回到房间睡觉后,书童听到琴自己发出声音,一开始以为是仆人们在开玩笑,后来发现不是人在弹奏,才告诉温如春。温如春亲自去看,果然不是假的。那琴声有些生硬,好像是在模仿他弹奏,却又没有完全学会。温如春点着火把突然冲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他把琴拿走后,这一夜就安静了下来。温如春心想这可能是狐仙,也知道它是想拜自己为师,于是每天晚上都弹奏一曲,并且把琴弦调好,任由它弹奏,就像老师一样,而那琴音夜夜都潜伏着听他弹奏。到了第六七夜,那琴音居然能弹奏成曲子了,听起来还颇为高雅。

温如春迎亲之后,他和良工各自讲述了以前的那些词,这才知道两人结为夫妻的缘由,但始终不知道这些词是怎么来的。良工听说琴自己发声的奇异之事,便去听了听,说:“这不是狐仙,这曲调凄凉,有鬼魂的声音。” 温如春不太相信。良工说自己家里有一面古镜,可以照出鬼怪。第二天,温如春派人把古镜取来,等琴声响起,他握着镜子立刻冲进去,点着火把,果然看到有一个女子,惊慌地躲在墙角,再也无法隐藏。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家的宦娘。温如春大吃一惊,追问她原因。宦娘流着泪说:“我帮你们做媒,也算有恩,为什么要这么逼迫我呢?” 温如春请她不要害怕,把镜子收起来,还约定不躲避她,宦娘答应了。

温如春把镜子收进袋子里,宦娘远远地坐着说:“我是太守的女儿,已经死去一百年了。我年少时喜欢琴和筝,筝我已经比较精通了,唯独琴艺没有得到正宗的传承,在九泉之下都深感遗憾。你上次来的时候,我有幸聆听了你的高雅演奏,心中十分向往。又遗憾自己是鬼魂,不能侍奉你,所以暗中帮你促成这门佳偶,来报答你对我的眷顾之情。刘公子落下的女鞋,《惜馀春》这首通俗的词,都是我做的。我报答老师的恩情,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温如春夫妻听后,都向她拜谢。

宦娘又说:“你的琴艺,我已经领悟了大半,但还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神理。请你再为我弹奏一曲吧。” 温如春按照她的要求弹奏起来,又详细地讲解了其中的技巧。宦娘听后非常高兴,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 于是起身告辞,想要离开。良工本来就擅长弹筝,听说宦娘擅长此道,希望能听她弹奏一曲。宦娘没有推辞,她弹奏的曲调、谱子,都不是尘世中所能听到的。良工听得不住地拍手称赞,转而请求拜她为师。宦娘拿起笔,为她绘制了十八章的筝谱,然后又起身告别。温如春夫妻苦苦挽留,宦娘悲伤地说:“你们夫妻恩爱,自然能相互理解,我这薄命之人哪有这样的福气。如果有缘,下辈子我们再相聚吧。” 说着,她把一卷画轴交给温如春,说:“这是我的画像。如果你不忘我这个媒人,就把它挂在卧室里,你高兴的时候,点上一炷香,对着画像弹奏一曲,我就能感受到了。” 说完,宦娘出门便消失不见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