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成章
牛成章是江西的一个布商,娶了郑氏为妻,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可惜牛成章三十三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当时儿子牛忠才十二岁,女儿也就八九岁的样子。郑氏没能守住贞节,变卖了家产装进自己腰包,改嫁他人,留下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好在牛成章有个堂嫂,六十多岁了,贫困孤寡无处可去,便过来和孩子们一起生活。
几年后,堂嫂也去世了,家境愈发衰败。但牛忠渐渐长大,想着继承父亲的事业,却苦于没有资金。他的妹妹嫁给了姓毛的人家,毛家是富商。妹妹心疼哥哥,求丈夫借了几十两银子给牛忠。牛忠跟着别人前往金陵,没想到途中遭遇了强盗,钱财被洗劫一空,只能四处漂泊,无法回家。
有一天,牛忠偶然走进一家当铺,看到当铺老板和自己父亲长得极为相似。他出去后偷偷观察,发现老板的姓名都和父亲一样,心里又惊又奇,实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此后,牛忠每天都在当铺附近徘徊,观察老板的一举一动,可老板对他丝毫不在意。就这样过了三天,牛忠越看越觉得,老板的言行举止和父亲一模一样,绝对错不了。但他又不敢贸然上前相认,便向当铺的伙计们诉说自己是老板的同乡,请求能在这里当佣工。立下契约后,老板看到牛忠填写的籍贯和姓氏,似乎有所触动,便问他从哪里来。牛忠哭着说出了父亲的名字。老板听后,神情怅然若失,过了许久,问道:“你母亲还好吗?” 牛忠不敢说父亲已死,委婉地回答:“我父亲六年前出去经商,一直没回来,母亲改嫁了。幸好有伯母抚养我,不然我早就死在沟渠里了。” 老板神色哀伤地说:“我就是你的父亲啊。” 父子俩激动地握手,悲喜交加。随后,父亲带着牛忠进去拜见继母。继母姓姬,三十多岁,还没有孩子,见到牛忠十分高兴,在寝室门口设宴款待。
然而,牛成章始终唉声叹气,闷闷不乐,一心想回故乡看看。妻子担心当铺没人打理,便劝阻他。牛成章只好带着儿子管理当铺事务,过了三个月,他把各种账本交给牛忠,收拾行囊准备回乡。
分别后,牛忠如实地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继母姬氏。姬氏大惊失色,说:“他在这里做生意,以前交好的朋友留下当铺让他经营,他娶我都已经六年了,怎么说死了呢?” 牛忠又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两人满心疑惑,实在想不通这其中的缘由。
过了一昼夜,牛成章竟然回来了,还带着一个头发蓬乱的女人。牛忠一看,竟然是自己的生母郑氏。牛成章揪着郑氏的耳朵,一顿痛骂:“你为什么抛弃我的孩子!” 郑氏吓得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牛成章又用嘴去咬她的脖子。郑氏向牛忠呼喊:“儿子救我!儿子救我!” 牛忠实在不忍心,赶紧上前挡在中间。牛成章还是愤怒不已,可就在这时,郑氏突然消失不见了。众人都大惊失色,纷纷叫嚷着遇到鬼了。转头再看牛成章,只见他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衣服掉落在地,化作一团黑气,也很快消失了。牛忠母子又惊又叹,只好将牛成章的衣冠埋葬。
牛忠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后来家财万贯。回到家乡一问,才知道改嫁的母亲在那天去世了,家里人都看到了牛成章。
青娥
霍桓,字匡九,是晋地人。他的父亲曾担任县尉,可惜早早离世。霍桓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却聪慧过人。十一岁时,就凭借神童的身份进入了县学。然而,他的母亲对他过于宠溺,禁止他踏出家门一步。到了十三岁,他甚至连叔伯甥舅都分辨不清。
同村有位武评事,喜好道术,进山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他有个女儿叫青娥,十四岁,容貌绝美,世间罕见。青娥小时候偷偷读过父亲的书,十分仰慕何仙姑的为人。父亲归隐后,她便立志不嫁,母亲也拿她没办法。
有一天,霍桓在门外偶然瞥见了青娥。他虽还是个孩子,却只觉得无比喜爱,却说不出缘由,便直接告诉母亲,想要托人去提亲。母亲知道这门亲事不太可能成,便故意为难他,霍桓为此整天郁郁寡欢。母亲担心违背儿子的心意,就托往来的人向武家表达心意,结果果然遭到拒绝。霍桓整日苦思冥想,却毫无办法。
恰好有个道士在门口,手中握着一把小镵,长度仅有一尺左右。霍桓借过来翻看了一番,问道:“这有什么用呢?” 道士回答说:“这是采药的工具,别看它小,坚硬的石头都能钻进去。” 霍桓不太相信。道士便用它去砍墙上的石头,石头就像腐朽的东西一样应声掉落。霍桓大为惊异,爱不释手地把玩着。道士笑着说:“公子既然喜欢,就送给你吧。” 霍桓大喜,想要付钱,道士却不接受,转身离开了。
霍桓拿着小镵回家,在砖石上一一试验,发现它真的无坚不摧。他突然想到,用这把小镵挖墙,就能见到美人,却没意识到这是不合法的行为。
到了晚上,霍桓翻墙而出,径直来到武家。他挖穿了两重墙壁,才到达庭院。看到小厢房里还有灯火,便趴在那里偷看,只见青娥正在卸妆。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四周寂静无声。霍桓挖穿墙壁进入房间,青娥已经熟睡。他轻轻脱下鞋子,悄悄爬上床,又怕惊醒女郎,遭到斥责驱赶,于是就潜伏在绣被旁边,微微闻到她的香气,心里暗自欣慰。但半夜的这番折腾,让他疲惫不堪,刚一合眼,就不知不觉睡着了。
青娥醒来,听到呼呼的鼻息声,睁开眼睛,看到墙壁上的缝隙透进光亮,大吃一惊。她急忙起身,在黑暗中轻轻打开门,敲窗叫醒女仆,一起拿着灯火和棍棒前往查看。只见一个扎着发髻的书生,正酣睡在绣床上,仔细一看,认出是霍桓。众人推他,他才醒来,迅速起身,眼睛明亮如流星,似乎也不太害怕,只是羞愧得一句话也不说。众人指责他是贼,大声呵斥。霍桓这才哭着说:“我不是贼,实在是因为爱慕娘子,想亲近她罢了。” 众人又怀疑挖穿几重墙壁,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做到的。霍桓拿出小镵,讲述了它的神奇之处。众人一起试验,惊讶不已,都惊叹这是上天赐予的。大家打算一起去告诉夫人,青娥却低头沉思,似乎觉得不妥。众人窥探到她的心意,便说:“这孩子出身名门,名声也不错,配得上你。不如放他回去,让他再请媒人来。明天早上,就假装家里进了盗贼,告诉夫人,怎么样?” 青娥没有回答。众人便催促霍桓离开。霍桓索要小镵。众人笑着说:“傻孩子!还不忘你的凶器啊?” 霍桓看到枕边有一支凤钗,便偷偷藏进袖子里。这被婢女看到了,急忙告诉了青娥。青娥既没说话,也没生气。一个老妇人拍着他的脖子说:“别看他年纪小,心思可真够古怪的!” 于是拉着他,仍然从挖开的洞出去了。
霍桓回到家,不敢如实告诉母亲,只是嘱咐母亲再请媒人去提亲。母亲不忍心明显拒绝,只好四处托媒人,急忙为他另外寻找好的姻缘。青娥知道后,心里十分着急,暗中派贴心的人暗示霍桓的母亲。霍桓的母亲很高兴,托媒人前去。恰好小婢女泄露了之前的事情,武夫人感到羞辱,愤怒不已。媒人一来,更激起了她的怒火,她用拐杖指着地,骂霍桓和他的母亲。媒人害怕,逃了回来,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况。霍桓的母亲也生气地说:“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做的事,我都一无所知。她怎么能如此无礼!他们私会的时候,怎么不把这放荡的小子和淫荡的女子一起杀了?” 从此,霍桓的母亲见到亲戚,就会倾诉这件事。青娥听到后,羞愧得想死。武夫人非常后悔,却无法阻止她不说。青娥暗中派人委婉地告诉霍桓的母亲,并且发誓非霍桓不嫁,言辞十分悲切。霍桓的母亲被感动了,便不再提起这件事,而议亲的事情也就此搁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