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回殿后,郑琰半夜摸到姜冕居住的殿内,悄摸着爬上了姜冕的床榻。

联盟一事谈妥了,徐凤鸣没做停留,回大安了。

燕平挽留,让他多住几日,也好在阳城四处游玩一番。

最后被徐凤鸣以要回去禀告赵宁,商讨出兵事宜拒绝,燕平方才作罢。

临走前一晚,燕平还不死心,又出言挽留徐凤鸣,最后被徐凤鸣拒绝,燕平这才作罢。

徐凤鸣、姜冕、郑琰踏上了回程的路程,燕平仍旧带着人送出去二十里。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燕平把徐凤鸣送到他来接徐凤鸣的长亭外:“先生,一路保重。”

徐凤鸣:“多谢太子殿下,殿下,后会有期。”

“若是先生有朝一日改变主意回来的话,那么燕平自然是期望跟先生有再见的那一日。”燕平笑道:“但若是先生没有这个意思的话,那燕平希望永远不要再见到先生。”

他这话言外之意就是徐凤鸣这一走,大家以后就是敌人了,敌人相见,那就注定会是你死我活。

再次见面,大概率就是兵戎相见的时候,还是不要见得好。

徐凤鸣:“殿下说得对,还是不要再见为好。”

徐凤鸣等人跟燕平道了别,踏上马车走了。

走出阳城好远后,郑琰心里还有些不舒服:“这燕平什么意思?什么叫还是不要再见为好?他这是因爱生恨了吗?”

郑琰忽然想起了宋影,卧槽当初宋影那娘们儿就因爱生恨,眼看着挽不回姜冕的心就下杀手,真是好狠的心。

郑琰一想起宋影和姜冕那一档子事,心里就莫名其妙不舒服。

总觉得有一股子劲,在他身体里上蹿下跳又找不到宣泄口。

郑琰越想越生气,琢磨着以后有机会了要把这口气讨回来。

“他不是因爱生恨,”姜冕从马车上下来了,此时跟郑琰同乘一骑,坐在郑琰身前,双手抓着缰绳:“而是因为他知道凤鸣兄不会再回去帮他了,那么以后他跟凤鸣兄注定会是仇人,再次见面的时候,那肯定就是兵戎相见的时候。他不想跟凤鸣兄为敌,是以有此一说。”

“哦,”郑琰说:“可我现在不关心燕平了。”

姜冕回头看他:“那你关心什么?”

郑琰抱着姜冕的腰,忽然低头,下巴抵在姜冕肩上,含住姜冕耳垂:“我在想,当初宋影就是因爱生恨,才把你赶到我怀里的,殿下你说我是该感谢她还是该恨她?”

姜冕:“……”

郑琰舔舐着姜冕的脖颈,那语气多少有点阴恻恻的,像一头亮出獠牙的嗜血猛兽:“可是我一想到你跟他有婚约,我就很生气,想杀了她……还想……”

姜冕被他灼热的气息弄得脖颈甚痒,下意识地缩了缩脖颈:“你还想怎么样?”

郑琰咬着姜冕的耳垂,小声地说了一句话。姜冕那脸肉眼可见地红了,红得快要滴出血来,连脖颈和耳朵尖都是红的。

“混账!”姜冕骂道,他勒停马要下马去。

郑琰当即抱着他不让他走。

“我错了!”郑琰说:“殿下!我错了!再说我也舍不得……”

姜冕:“闭嘴!”

“好好好!”郑琰忙告罪:“我错了!殿下你别生气了!”

徐凤鸣听这二人在外边打情骂俏的,终于忍不住掀开车帘:“你们干什么呢?都不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吗?”

姜冕:“……”

“你当初跟君上那什么的时候,”郑琰理直气壮道:“不也没考虑我的感受吗?”

徐凤鸣:“……”

半个月后,一行人回到了大安城。

赵宁老远就出来接了,瞧见徐凤鸣的马车来的时候,不顾体面就爬上了马车。

姜冕十分识趣下马车给他二人腾位置去。

赵宁一上马车就把徐凤鸣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遍,见他浑身上下没少一根头发,这才放下心,随后一把把徐凤鸣抱在怀里。

“我没事,”徐凤鸣说:“再说燕平本来也想出兵,他就更不会动手对付我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他这一去好几个月,赵宁每天都在担心,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现在终于看见徐凤鸣平安无事回来了,赵宁一颗心总算落到了实处。

联盟的事宜谈妥了,接下来就是出兵了。

赵宁召来孟案讨论作战计划。

这次出战的主要目的,是在将伤亡减小到最低的情况下让卫国投降。

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该怎么才能让卫国心甘情愿投降。

孟案对着启国和卫国,他指着地图上用朱笔勾勒出来的平川地形图说:“平川是卫国大门,这次出兵,他们肯定会再次出兵陈兵于平川。

毕竟平川地理位置特殊,只要守住了平川,大梁就不会面临围城的危险,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平川。

到时两军一定会重复三十年前的场景,再次在平川对峙。”

姜冕看着那地图,神色极其认真:“以卫国现在的情况,已经耗不起了,就算对峙,最后的结果都是无法改变的。”

“姜先生说得对,”孟案点头:“卫国根本耗不起,以卫国现在的情况,我们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再次对战平川,时间一定会比上一次平川之战短。”

这是必然的,卫国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若是当初赵晖造反的时候,卫国没有参与其中的话,那么现在卫国或许还有一战的机会。

可上次大安城之战,把最后的老底都打光了,他们早就没有打仗的本事了。

“可打败他们容易,”徐凤鸣神色凝重:“想要他们投降却是很难的。”

“我担忧的也是这个。”孟案也很头疼。

打下卫国容易,让他们投降很难,到时整个卫国势必会奋起反抗。

那么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启国退兵,伐卫失败;要么大军压过去,血洗大梁。

可这两种,都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徐凤鸣:“看来到时只有派人去劝降了。”

“谁去?”孟案反问:“而且去了也大概率没用,他们不会信的。”

这也正常,当初人家投降,你直接把降兵屠干净了,现在谁还敢投降?

“我去。”赵宁倏然开口,其余三人纷纷侧目而视。

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到时让赵宁亲自去劝降,并且保证绝不屠杀俘虏,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赵宁:“此战变数太大,必须速战速决。”

这倒是真的,燕平还打着抢潼关的主意呢,谁也保不准他先一步打下卫国南部和潼关以西的城池后会不会突然作妖。

赵宁拿了朱笔,想了想,在地图上勾画起来。

他在启卫边境画了一条线,那线可以直接绕过平川,直达大梁。

郑琰上次所说的那条小路,后来因为疏忽让赵晖钻了空子,再后四国联军退兵后那条小路就驻扎了军队。

那小路处在启、卫交界处,分别被两座蜿蜒起伏、绵延千里的大山阻挡。

这两座山长达千里,自平川为首横跨整个启、卫边境,山脉犹如两条盘踞的巨龙,将卫国和启国隔离开来

那山伫立在平川尽头的启、卫边境,高达百余丈,其间地势险峻、怪石嶙峋,万丈绝壁直入云端。

山峰雄伟陡峭,挺拔如剑,如刀削斧劈一般,生生在两山之间劈出一道数十丈的天然峡谷,

此峡谷卧于两山之间,追随着两山绵亘蜿蜒而去,像巨蟒爬过时留下的痕迹,乃是一道天堑,也是天然的壁垒。

几百年来两国因为此地天然的地理环境,没有派出过多的军队驻守。

究其原因是因为此地地势极为险峻复杂,宛如天然的城墙。

山峰到峡谷高达近百丈,一旦不小心失足跌落,就只有粉身碎骨,没有人会傻到从这里攀岩山峰出兵。

徐凤鸣三人一看就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打算攀过这两座两山,横穿峡谷,攀过卫国边境的悬崖峭壁,直接攻打那大山后的临城。再将临城作为军队补给城,然后直接从临城向大梁进军。

你卫国不是喜欢趁别人不注意跑人家家里去捣乱吗?

那么这次就给你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行!”徐凤鸣当即反驳道:“此山地势险峻复杂,太危险了!”

徐凤鸣当然不能同意,尽管他知道赵宁出的是个好主意,届时大梁的军队势必会全部驻扎在平川,赵宁这一招能打他个出其不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