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矛盾。比如有的村子因为发展方向起了争执,有的地方因为市场竞争闹得不可开交。

"这说明需要建立新的治理体系了。"朱雄英说,"光靠官府管理不行,得让农民自己参与进来。"

"怎么参与?"朱元璋问。

"可以建立村民议事会。让村民选出代表,共同商议村里的大事。农学堂可以派人指导,但具体决策要让村民自己做。"

正说着,工部送来一个好消息。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新型农具,可以大大提高耕种效率。最特别的是,这农具是根据各地农民的改良经验总结出来的。

"好啊!"朱雄英说,"这就是官民合作的成果。以后要多鼓励这种合作,让农民的智慧也能转化为技术进步。"

就在这时,朱允熥又来了信。说是在东瀛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当地的农民除了组织生产和销售,还成立了互助会,帮助有困难的农户。

"这个制度好!"朱雄英说,"可以在我们这里也试试。让农民互帮互助,遇到困难有人帮,干事创业有人扶。"

但朱元璋提醒道:"这种组织要管理好。不能让它变成结党营私的工具。"

"孙儿明白。"朱雄英说,"所以要建立规章制度。互助会的账目要公开,活动要透明,决策要民主。"

正说着,黄珀又带来一个重要发现。很多农村青年开始自发组织学习小组,不仅学农业知识,还研究商业经营。

"后生可畏啊。"朱元璋感叹,"看来农村真的要出人才了。"

朱雄英趁机说道:"是啊。所以我们更要办好新式学堂,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但新的挑战又来了。随着农村教育的普及,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知识青年们的追求越来越高,有的甚至想去海外见识见识。

"这是好事。"朱雄英说,"正好可以派他们出去学习新知识,开拓眼界。等他们回来,就能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朱元璋沉思片刻:"可以。不过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这些人出去了,得让他们想着回来。农村需要人才,可不能都跑到城里去了。"

"孙儿明白。"朱雄英说,"所以我们在农村建设小城镇,就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回来。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农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机遇的新天地。只要他们肯干,就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正说着,南京又传来消息。当地一个农村青年发明了新的育种方法,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改良了品质。

"好啊!"朱元璋大喜,"这就是我们要的!让农民自己成为创新的主体,这才是长久之计。"

朱雄英趁机提议:"不如设立个农业创新奖,专门奖励这种有创造的农民。让大家都知道,种地也能出人才。"

农业创新奖的设立在农村引起了巨大反响,但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殿下,您看这个。"黄珀拿着一份报告匆匆赶来,"各地农学堂突然涌现出大量研究小组,都在搞创新实验。"

朱雄英笑着点头:"这是好事。我们就是要激发农民的创造力。"

"不过......"黄珀欲言又止。

"有什么问题吗?"

"有些地方出现了投机行为。有人为了争夺奖项,弄虚作假。更麻烦的是,一些地方官员开始干预,想把奖项往自己辖区拉。"

朱雄英眉头一皱:"这倒是个问题。看来评奖制度需要完善。"

正说着,蓝玉带来了新情况:"殿下,江南那边有个有意思的发现。"

"什么发现?"

"有些农民开始记录自己的创新经验,还画了图纸。最特别的是,他们还办起了"农事期刊",专门交流心得。"

"好啊!"朱雄英眼前一亮,"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农民不仅要会创新,还要会总结,会传播。"

就在这时,朱元璋派人来传话:"速去奉天殿!"

到了殿内,朱元璋开门见山:"你知道现在农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吗?"

朱雄英想了想:"是人的观念变了。"

"对!"朱元璋说,"以前农民就知道听天由命,现在开始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了。这是好事,但也带来了新问题。"

"什么问题?"

"农民的眼界开阔了,要求也高了。他们不仅要求技术进步,还开始关心政策、市场,甚至想参与决策。这种变化,对我们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正说着,东瀛传来消息。朱允熥报告说,他们那边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农业议事会。由农民代表、农学专家和地方官员共同商议农业发展大计。

"这倒是个好办法。"朱雄英说,"我们也可以试试。让农民参与决策,既能听取基层意见,又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就在这时,西域又传来新情况。朱棡朱慡发现,当地的农民开始自发组织技术培训。有经验的农民当老师,教其他人新技术。

"农民教农民,这是个好办法。"朱雄英说,"比我们派人去教更有效。要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些农民发明了新技术,不愿意公开分享,想要收费教别人。这引起了争议。

"这也是个难题。"朱雄英说,"一方面要保护发明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促进技术推广。"

"那就建立专利制度。"朱元璋说,"让发明者既能获得回报,又能让技术推广开来。"

正说着,南京农学堂送来好消息。他们整理出了一套农业知识体系,包括种植技术、农具使用、市场经营等各个方面。

"好啊!"朱雄英说,"可以把这套知识体系编成教材,在各地推广。不过要注意因地制宜,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就在这时,工部送来一个重要发现。他们在研究农具改良时,发现农民的许多创新都有共同规律: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就说明农民的智慧。"朱雄英说,"他们虽然没有太多学问,但对实际问题最了解。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种智慧。"

但新的挑战又来了。随着农业创新的普及,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矛盾。有的是因为技术专利纠纷,有的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还有的是因为创新方向不一致。

"这说明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朱雄英说,"不能光靠自发创新了,需要有更系统的规划和引导。"

"怎么引导?"朱元璋问。

"第一,要建立农业创新基金,专门扶持有前景的创新项目。"

"第二,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创新者能安心研究。"

"第三,要建立创新交流平台,促进各地技术共享。"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农民看到创新的长远价值,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

正说着,户部送来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农业创新带来的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产量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这是好事。"朱元璋说,"不过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不能光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农业创新不仅要让农民富起来,还要让农村更有活力,让农民更有尊严。"

就在这时,东海又传来新消息。有渔民发现一艘外国商船,船上有许多先进的农业工具和技术资料。

"好机会!"朱雄英说,"可以派人去学习。不过要注意甄别,不能盲目照搬。"

但朱元璋提醒道:"学外国技术可以,但要记住一点。"

"什么点?"

"农业是立国之本,不能完全依赖外国。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正说着,黄珀又带来一个发现。很多农村年轻人开始对科学产生兴趣,不仅研究农业技术,还自学天文、地理、物理等知识。

"这是个好现象。"朱雄英说,"农业创新不能局限于种地技术,还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不如在农学堂增设一些基础科学课程。"

"好主意。"朱元璋说,"不过要注意实用性。学这些知识是为了用在农业上,不能偏离了方向。"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有些农民在创新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自然规律,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这说明什么?"朱元璋问。

"说明农民的实践经验很宝贵。"朱雄英答道,"我们不仅要鼓励农业创新,还要重视农民的科学发现。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推动科技进步的新途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