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学发现的消息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传统士大夫不能接受"农夫"也能做出学术贡献,而另一些人则看到了新的希望。
"殿下,您看这个。"黄珀拿来一份奏折,"南京那边的学者上书,说要重新评估民间智慧的价值。"
朱雄英翻看奏折,眼前一亮:"这倒是个转机。看来有些人已经意识到,知识不是士大夫的专利。"
正说着,蓝玉匆匆赶来:"殿下,各地都在请示。说是很多读书人想去农村实地考察,研究农民的发明创造。"
"好啊!"朱雄英说,"正好可以借此打破士农工商的隔阂。不过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这些读书人去农村,态度要端正。不是去指手画脚,而是要虚心学习。农民有自己的智慧,需要被尊重。"
就在这时,朱元璋派人来传话:"速去奉天殿!"
到了殿内,朱元璋开门见山:"知道为什么把你叫来吗?"
"是为了读书人下乡的事?"
"对,但不止这些。"朱元璋说,"现在的变化很大。农民在创新,读书人在转变,商人在学农,工匠在研究。这种局面,是我大明立国以来没有过的。"
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意思:"皇爷是担心社会秩序会被打乱?"
"不全是。"朱元璋说,"秩序是要变的,但要有新秩序取代旧秩序。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新秩序还没形成。"
正说着,东瀛传来消息。朱允熥报告说,他们那边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把农业实践、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这倒是个思路。"朱雄英说,"我们可以借鉴。让农学堂不仅教农业技术,还要教科学知识,讲传统文化。培养既懂农事,又有学问的新型人才。"
就在这时,西域又传来新情况。朱棡朱慡发现,当地的农民发明不仅用在农业上,还推广到了其他领域。比如有人用改良农具的方法改进了纺织机械。
"这说明创新是相通的。"朱雄英说,"农业创新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进步。我们要鼓励这种跨界创新。"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随着农民创新的影响力扩大,一些地方出现了矛盾。有的农民发明被商人抢先注册,有的被官员强行征用,还有的被他人盗用。
"这就需要建立保护制度了。"朱雄英说,"要让农民的创新得到法律保护。不仅保护他们的权益,还要保护他们的尊严。"
正说着,南京农学堂送来一份特别的报告。他们发现,农民的创新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水利系统的设计反映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农具的改良体现了中庸之道。
"有意思。"朱元璋说,"看来农民虽然没读过圣贤书,但也有自己的智慧。"
朱雄英补充道:"是啊。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农民的价值。他们不仅是生产者,还是创新者,是智慧的传承者。"
就在这时,工部送来一个重要发现。他们在研究农具改良时,发现很多农民的发明都超前于时代。有些解决方案,连专业工匠都想不到。
"这说明什么?"朱元璋问。
"说明民间智慧的力量。"朱雄英答道,"有时候,实践经验比书本知识更重要。我们要善于发掘这种智慧。"
但新的挑战又来了。随着农民创新的地位提升,一些人开始钻营。有的靠关系争夺奖项,有的假借创新之名谋取私利,还有人借机排挤异己。
"这是人性啊。"朱元璋叹息道,"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所以要建立规则。"朱雄英说,"第一,评奖要公开透明,由专家和农民代表共同评判。"
"第二,创新成果要接受检验,不能光说不练。"
"第三,对弄虚作假的要严惩,绝不姑息。"
正说着,户部送来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农民创新不仅带来了直接效益,还产生了连锁反应。比如促进了农具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
"这才是真正的效益。"朱雄英说,"农业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就在这时,黄珀又带来一个发现。很多农村女子也开始参与创新。她们不仅在农事上有独特见解,在手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也很有创意。
"这更好!"朱雄英说,"创新不分男女。要特别鼓励农村妇女参与,这样农业发展才能更全面。"
正说着,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有商人从海外带回消息,说是那边也很重视农民创新,还专门建立了实验农场。
"我们也可以建。"朱雄英说,"不过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吸收外来经验,又要保持本土智慧。"
就在这时,一个更大的机遇出现了。南京的学者研究发现,农民的创新方法其实暗合《周易》的道理。这个发现引起了儒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好啊!"朱元璋说,"这样就能说服那些固守旧观念的人了。让他们看看,农民的智慧也是道的体现。"
朱雄英趁机提议:"不如举办一次大型研讨会。请学者、农民、工匠都来,共同探讨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可以。"朱元璋说,"不过要注意场合。"
"什么意思?"
"这种会不能办得太正式,要让各方都能畅所欲言。特别是农民,不能让他们觉得拘束。"
正说着,工部又送来喜讯。他们根据农民的发明创造了一批新式农具,准备在全国推广。最特别的是,这些农具都注明了发明者的名字。
"好!"朱雄英说,"这就是对农民智慧的尊重。让他们的名字和贡献永远留在历史上。"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些农民发明家因为出名后,开始脱离群众,甚至有了骄傲情绪。
"这可不行。"朱雄英说,"要教育他们,创新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造福百姓。要始终保持与民同心的本色。"
就在这时,一个重要的转机出现了。一些农民开始自发组织学习会,不仅研究农业技术,还研读经典,探讨人生道理。
"这才是最可贵的。"朱元璋说,"农民不仅要富,还要有精神追求。这样的农村,才是真正强大的农村。"
朱雄英深有感触:"是啊。农业改革的最终目标,不就是要让农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吗?现在看来,我们走对了路。"
正说着,又有新消息传来。各地农学堂的学生开始编写教材,把农民的创新经验和科学原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
"这很重要。"朱雄英说,"知识只有系统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要把这些教材编得通俗易懂,让更多农民能学会用。"
就在这时,黄珀又发现了一个新趋势。很多农民家庭开始重视子女教育,不仅让他们学文化,还要求他们学习祖辈的农事经验。
"这是好现象。"朱元璋说,"说明农民已经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不过要注意引导。"
"怎么引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