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徐来假装去找乳母,却被人刺伤了,情况和乳母被刺伤相似。徐来一口咬定是太子指使人做的。刘赐听信了这些谗言,又对太子进行了一番严刑拷打和责罚,这样一来,父子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张,积怨越来越深,好像变成了冤家一样。正好赶上刘赐生了病,太子刘爽并不去探望,反而也假装自己有病。这时,徐来和刘孝正好有机会进言,他们向刘赐诉说太子是如何心中欢喜,准备继承皇位,这让刘赐非常生气和懊恼,于是产生了废掉太子刘爽而立刘孝为继承人的念头。徐来看到刘赐有废黜太子刘爽而立刘孝为继承人的意图后,又想出了一个恶毒的计划,打算同时陷害刘孝,以便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刘广能够成为嗣王。徐来身边有一个擅长跳舞的侍女,很受刘赐的宠爱,但这侍女恰好是徐来所嫉妒的。于是,徐来特意让这个侍女去陪伴刘孝,让他们日日夜夜亲近相处。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怎么可能不燃烧起来呢?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太子刘爽听说刘孝与自己的姬妾有染,也感到十分垂涎,心中暗想,弟弟可以烝(就是与父亲的妾私通),我为什么不可以烝呢?况且徐来屡次诬陷构陷我,如果我能引诱她与我私通,她一定会从憎恨我变为喜爱我,这样她就不会再来寻仇了。太子刘爽想得美滋滋的,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幻想之中。计划已经安排妥当后,太子刘爽每天都进宫去向徐来请安,并且主动坦白自己以前的过错,发誓要好好改过。徐来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得不表面上应付他,拿起酒来与他共饮,用温和的话语安慰劝解他。太子刘爽恭敬地端着酒杯向徐来敬酒祝寿,跪在徐来的膝盖前,等徐来接过酒杯后,他突然用双手捧住徐来的两膝,嬉皮笑脸地向她求欢。徐来又惊又怒,连忙把酒杯放下,想要从座位上站起来,但太子刘爽仍然拉着她的衣襟不肯放手。徐来急得大声呼喊,才终于挣脱了太子刘爽的手,得以逃脱。太子刘爽没能如愿以偿,便站起身来离开了徐来那里,回到自己的住处后,正琢磨着怎么避免这场灾祸。就在这时,外面的宫监走了进来,传达了刘赐的命令,不由分说地把太子刘爽拖走了。等太子刘爽被带到刘赐面前时,哪里还有什么好果子吃?无非是被刘赐责罚,挨了几十下毛竹板子,打得屁股生疼。太子刘爽疼得大喊大叫,喊道:

“刘孝与父王的侍女通奸,无采也与家里的奴仆通奸,父王您为什么不去责问他们?却只管责打我!我情愿上书给天子,离开这个国家,再也不回来了!”

太子刘爽一边说着,一边表现得像痴狂了一般,猛地向外冲去。刘赐已经被气得失去了理智,命令身边的人去追捕太子刘爽。但太子刘爽怎么肯轻易回头呢?直到刘赐亲自追了出去,才把太子刘爽强行带了回来,并且用刑具将他锁在了宫里。而刘孝却越来越受到刘赐的宠爱,刘赐甚至把象征权力的王印都给了他,封他为将军,让他住到了外婆家,还让他招揽宾客,一起商量大事。

江都人枚赫和陈喜,两人先后投靠了刘孝,为刘孝秘密制造兵车、弓箭等武器,还私自刻制了天子的玉玺以及将相、军吏的印信,等待合适的时机发动叛乱。陈喜原本是淮南王的手下,淮南王的事情败露后,他逃亡到了衡山,为刘孝出谋划策。刘孝想要取代原本的太子位置,便暗中活动,撺掇他的父亲上书朝廷,请求废黜长子,改立自己为继承人。虽然太子刘爽被囚禁在宫中,但他的消息渠道并未完全断绝。于是,他嘱咐自己的心腹白嬴偷偷前往长安,让白嬴上书朝廷告发刘孝的罪行,揭露刘孝与父亲的妾私通,以及他们一起谋划叛乱等事情。告发的信还没来得及送上去,白嬴就被都吏(负责治安的官员)给抓住了。经过审问,白嬴供出了刘孝接纳叛逃人员,包括陈喜等人的情况。于是,都吏向沛郡太守发了公文,命令他火速捉拿陈喜。陈喜完全没有防备,结果就被抓住了。刘孝得知自己已经闯了大祸,便想利用自首可以减轻罪行的法律条款,自己向朝廷揭发,同时还把责任都推到了枚赫和陈喜等人身上。汉武帝又把这件案子交给了廷尉张汤来查办。张汤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呢?他当然是想要一网打尽,于是立刻派遣中尉等人快马加鞭地赶往衡山,把王宫给围了起来。张汤还是使用了他那一套老手段。刘赐在惊恐之中选择了自杀。刘赐的王后徐来,以及太子刘爽和次子刘孝,还有那些帮助他们一同谋反的同党,全都被押解到了都城。经过张汤的一番审讯,他们都被定了罪。徐来因为用毒毒害了前后两任王妃舒氏而被判死刑;太子刘爽因为告发父亲不孝而被判死刑;刘孝因为与父亲的侍妾通奸而被判死刑。他们最终都被处以弃市(就是在闹市中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刑罚。所有参与谋反的同党也都被处死了,衡山国因此被撤销,改设为了一个郡。合计一下淮南和衡山这两起案件,受到牵连而被处罚的人数达到了好几万,这在汉朝开国以来是极为罕见的。大部分的主意都是张汤出的,汉武帝看到张汤的审讯报告,认为这些人都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此自然不肯给予特赦,结果只是白白牺牲了许多无辜的生命。

当时,皇子刘据已经七岁了,于是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作为国家的未来储君,以此来稳定人心。与此同时,朝廷还计划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再次派遣博望侯张骞出使西方。张骞是汉中人,在建元年间进入都城长安,担任了郎官。恰好此时,匈奴中有一些人投降了汉朝,他们报告说匈奴最近刚刚击败了月氏,在战场上斩杀了月氏王的首级,并将其制成了饮酒的器具。月氏剩下的部众向西逃亡,一直想要报仇雪恨,只是苦于没有帮手。汉武帝正计划着要北伐匈奴,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便想要联合西方的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但是,月氏原本居住在河西地区,与汉朝没有往来,现在又被匈奴击败,向西逃窜,距离汉朝更远了。如果想要与月氏建立联系,就必须派遣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员前往。于是,汉武帝下诏招募有才能的人,担任出使西方的使者。然而,朝廷中的大臣们大多贪生怕死,没有人敢接受这个任务。只有张骞勇敢地应募,并与胡人堂邑父等人一起离开都城,从陇西出发,踏上了前往西方的征途。在陇西的外面,就是匈奴的领地。张骞想要去西方的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盘,这样才能与月氏取得联系。于是,他悄悄地带领着随从,偷偷地向前行进。然而,他们走了几天后,不巧被匈奴的巡逻骑兵发现了,并被抓住,然后被押送到了匈奴的王庭。张骞他们一共只有不到一百人,力量悬殊,无法与匈奴抗衡,只能无奈地怀揣着汉朝的符节,接受被扣留的命运。匈奴虽然不敢杀死张骞,但也对他严加看管,不肯放他回去。张骞在匈奴的领地中被扣留了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居然娶了一位匈奴女子为妻,并生育了子女。他与匈奴人交往周旋,生活得似乎还挺适应,就像乐不思蜀的刘禅一样,几乎忘记了要回到汉朝的使命。匈奴对张骞等人的看管不再那么严格后,张骞与堂邑父等人瞅准机会向西逃跑,一路奔逃进入了大宛国的领地。大宛国位于月氏的北面,是西域众多国家中的一个,这里盛产好马,还有很多葡萄和苜蓿。张骞等人原本并不熟悉路线,只是胡乱闯荡才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被大宛国的人发现并截留了下来。双方经过一番交流,才了解了彼此的情况。大宛人随即向国王报告了这件事。大宛国王早就听说汉朝非常富饶强大,但一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无法与汉朝建立联系。一听说汉朝的使者来到了自己的国家,他立刻召见了张骞,详细询问了他的来意和出使的目的。张骞向大宛国王自我介绍,并说明自己是奉汉武帝之命出使月氏,但在途中被匈奴扣留,现在幸运地逃脱并来到了大宛。他恳请大宛国王派人引导他前往月氏,以便完成使命后能够返回汉朝。张骞承诺,如果能顺利完成任务,他一定会对大宛国王的深厚恩惠感激不尽,并愿意给予丰厚的报酬。大宛国王听后非常高兴,他回答说,要前往月氏,还必须经过康居国。他愿意代为安排翻译和向导,帮助张骞顺利到达月氏。张骞向大宛国王表达了诚挚的感谢,然后在大宛国王派遣的向导的引领下,前往了康居国。康居国也位于西域地区,与大宛国接壤,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既然大宛国已经为张骞做了介绍,康居国也很乐意顺水推舟,送个人情给他,帮助他顺利通过自己的国家。于是,张骞等人得以顺利到达月氏国。自从月氏国的前任国王去世后,他们便拥立了新的王子为王,并由王夫人辅佐。新国王带领月氏国民向西迁徙,进入了大夏国的领土,并占据了整个国家。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大月氏国。大夏国位于妫水河畔,这里地势平坦肥沃,物产非常丰富。现在被大月氏国占据后,月氏国民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之前想要向匈奴报仇的念头也渐渐地淡忘了。张骞进入月氏国王宫拜见国王,并与国王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但遗憾的是,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他在月氏国又住了一年多,但始终无法说服月氏国与汉朝联合对抗匈奴。无奈之下,张骞决定返回汉朝。然而,在归途中,张骞一行人再次进入了匈奴的领地,并被匈奴士兵抓住。幸运的是,由于张骞在匈奴居住了多年,待人宽厚,深受匈奴人民的喜爱和尊重,因此他得以保全性命。恰在此时,匈奴国内部发生了政变,单于叔侄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匈奴国内一片混乱,张骞趁机带着自己的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同向南逃亡,最终成功回到了汉朝。他们进宫拜见汉武帝,并将出使的符节交还给了皇帝。

汉武帝任命张骞为大中大夫,并给堂邑父赐予了“奉使君”的称号。回想起当初,张骞出使时带领的一百多人,有的逃跑了,有的牺牲了,大部分都没能回来。最后跟着张骞回到汉朝的,除了他自己和堂邑父,还多了一个在匈奴娶的妻子和一个儿子。虽然历经艰辛,但总算是有所收获,不知道张骞的原配妻子会不会因此而吃醋呢?在后来的定襄战役中,由于张骞对匈奴地区非常熟悉,能够确保军队不断绝水源和草料,因此他应该能够积累军功,获得封侯的荣誉。他的雄心壮志并未消退,还想着再次冒险向西前行,去尝试新的可能,于是他上朝向皇帝提议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