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没有古文、今文学派的书,就算是要读,也只是学一些他人撰写的策论罢了。”
“那些书,未必适合你,因为你的学识都已经能成书了,不能通今达古,读下来也只是消遣。”
诶,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陈重本身就带着大量的现代记忆,论学识,有些方面是远超当下时代的学者的。
他读的那些书,道理也都懂,有些话卷记录了一些故事也未必真实。
这些书,看了很久,陈重已经觉得毫无作用,【读书】这一项任务,是唯一没有任何进展的。
现在只能是每日苦读,来保持一点点的提升,但也是微乎极微。
【读书】的基础奖励就是提升【智力】,累积下来可能还有别的相关奖励,但目前陈重还探索不到。
当然,探索不到不代表他不想去探索,也许荀彧的建议,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的叔父,应该是那位被称作“慈明无双”的大儒,死在了长安反董之事后,荀氏上一辈最后的大人物隐于世间,他留下的著作,也许真的能够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怎么样?”荀彧柔和的笑着,面庞瘦削,显得颇为自信。
“可以。”
陈重点了点头,“那就先行谢过军师了。”
……
半路上。
荀彧邀陈重一同上牛车,缓慢行在道路上,往定陶董氏的搬迁宅邸而去。
在鄄城西北的王李存,李亭。
沿途路上,陈重坐得有点拘谨,时不时想开口说话,但是又找不到好的话题。
最后还是荀彧开口,笑道:“你知道,为何之前军屯不能施行,需要兴战来减少降卒吗?”
青徐贼三十万,带着六十余万流民,合计百万。
而这三十万贼兵之中,又只有数万人,可以称得上精兵。
任何一个地方吃下来,都是极大的负担,同时也是对本地百姓、商贾、豪族的压榨。
所以,几乎青徐贼途径之地,每一位太守、将军都是选择驱赶,严防死守,而没有丝毫接纳之意。
陈重没有回答,他知道马上就会有解答,荀彧是引起这话题,而不是真的问他。
荀彧道:“今年寿张大战时,明公亲自带兵,昼夜奋战,将刺史刘岱,任城相郑遂,济北相鲍信失去的败仗都赢了回来。”
“又打得青州兵至临秋无粮,一直在乞降,他们说……明公当年于青州捣毁淫祀,声名大噪,为民请命,推行法治。”
“他们只信明公。”
荀彧嘴角微抿,颇为傲然的看向陈重,“这就是明公魅力所在,亦是其机遇。”
“明公那时候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占地之后,抢光当地士族的土地,方才能有地可耕。”
“另一个选择,便是兴战以削减降卒的数量。”
“为了名望、安定,谋臣们力劝明公选择第二条路。”
“而你的主张,还有程仲德的策略,让主公看到了第三条路。”
荀彧微笑点头,道:“故此,你与仲德,现在功绩很高。”
陈重闻言,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他脱口而出问道:“那荀司马,是主张那一条路?”
荀彧一愣,正色道:“我没有进言此事。”
啧,聪明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