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第一时间赶到,曹操果然在北营开始动员,亲自和降卒讲解政令。

反响算是颇为热烈,屯民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在高台之下,听曹操亲自讲解其政令,不时的发出疑问、惊呼。

政令推行到这一步,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

除却新开垦的田地之外,境内大量的田土,依然还在士族的手中,这就需要有人去谈。

否则,就只能强抢。

而且,在得到收成之前,仍还需要士族出资,以粮食供给屯民,方才能够满足几十万人长达数月之久的需求。

说白了,就是要熬过这个冬日,明年才能看到收成,而且开垦出来的官田,也需要数年之后,才能算是肥沃,否则就算可以耕种,得到的收成也不会是丰收。

“还需要士人支持才行。”

陈重心中存有些许疑虑,但不是自己职责所在,自然也不需要去思考过多。

他看了一会儿,见群情激奋,又返回任上,带人开始耕种,因为多日亲力亲为,在鄄城北乡已经逐渐形成了风气。

白昼耕种,晚上习武,夜间正要去看书的时候,荀彧忽然来造访。

“荀军师?”

陈重正在院子里冲脚,听到这通传的消息自己都觉得十分诧异。

为何荀彧这种地位的人,会亲自来找我?

“快请去堂上,可能是来巡查的。”

陈重接下来就反应到,荀彧重官员之德,最近自己风评传开之后,一看就是要立功任用,肯定会有人来察品德。

故此,陈重本来打算换件衣服再去见荀彧,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就这样去!

任何事务,都需留下痕迹,让人能看到、畅想,否则就只是傻把式,被误会之后再去解释,那就要落了下乘。

此刻,正堂上。

荀彧稍作等待,见到陈重穿着布袍、布裤,脚下是一双泥土还没洗干净的布鞋,裤脚都还没放下。

人还未走到跟前,就有一股泥土味道扑面而来,荀彧的脸色立刻松了不少。

“伯义,辛苦了。”

陈重走到近前,深鞠一躬,道:“多谢荀司马,之前曲辕犁改良之事,全赖司马相助。”

“无妨,”荀彧抬起了他的手,而后向外展臂,“伯义今夜可有时间,陪我去鄄城各族老家中走一趟。”

“我?”

陈重知道他这话的意思,乃是要去和各族商议,这是军屯第二个推进的目标。

将屯民安置在各士族豪绅的田土上,需要他们支持。

荀彧亲自去做这件事他不意外,毕竟荀氏本来就是天下名族,荀彧当年名望很高,评价也是一流,一到宫中就为守宫令,权势不大但是地位却很特殊。

足以见得,他这样的名气、身份,那些士人多少会给点面子。

但是我去能做什么?帮忙解释政令吗?

陈重躬身道:“军师,在下微卑,且于政不通全貌,晚上想多看看书,每日如此,未有才学不敢卖弄。”

“在下只会耕地,不能帮上什么忙。”

“你看什么书?”荀彧没有回答,而是柔声关切的问道。

“一些话本……策论,都是偶然所得。”

“你和我去一趟,我借给你一本我叔父留下的《易学》注解。”

陈重猛然抬头,看到荀彧正在微笑,心中满是诧异。

不等他说话,荀彧的嘴角更勾起了些许:“我听说你最近一直苦读,所学也多,但料定你没有大儒所著的书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