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明-朱元璋:这首诗写得通俗易懂。

汉-刘邦:我读的书不多。看到现在,我最喜欢这首诗了,都是大白话,却说尽人间道理!

东坡肉: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的时候写的。

归长安:这首诗我记得是小学一二年的时候的内容。

日月盈晷:小学生应该比较喜欢白居易的这一首诗。

李白是刺客:我小学的时候比较喜欢骆宾王的《咏鹅》。

C君:这首诗是我一年级开篇就学的诗了,影响很深刻。

蓦然回首:说是骆宾王7岁的时候写的。

兮兮沐沐:这些大诗人六七岁就能够写诗了,各个都是大天才。

“没想到这些人居然喜欢这种诗,你以后可以多写点。”元稹微笑着道。

“少年之作而已,现在不一定能作出来。”白居易道。

骆宾王没想到自己幼年时候的作品居然上了课本,也不知道后世的课本是怎么选的,他写了那么多首诗,怎么偏偏就选择了这一首了呢。

【贞元七年(791年),他回到符离。后白季庚升任襄州别驾,他随父至襄阳。贞元十年(794年),父亲死于襄阳,白居易回符离,为父守丧。贞元十四年(798年),其兄白幼文出任饶州浮梁县主簿,他随兄至浮梁,而其家迁往洛阳。贞元十六年(800年),自浮梁至洛阳省母。贞元十八年(802年)入长安,同年冬参加吏部举行的书判拔萃科,翌年与元稹等一起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他也是在这个时候遇见了他的好朋友元稹。】

岐山石:我觉得以后考试的时候可以拜以下白居易、刘禹锡和元稹三位。

南风歌:不应该是拜孔夫子吗?

李白是刺客:孔子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拜孔子大概是没啥用。

宋-苏轼:拜神有用吗?

归长安:考上了就是自己努力,考不上就是他们不灵。

宋-苏轼:……

唐-刘禹锡:那还是别拜我了,我怕到时候没考过被骂。

东坡肉:那我就去拜一下苏轼,我明天就要考试了,苏大仙,记得保佑我考试一次通过。

宋-苏轼:所以考不上是要怪我吗?

东坡肉:要是考上了,我带着酒水去你墓前捎给你,顺便也给你爹和弟弟带一点。

宋-苏轼:……

宋-苏辙:我的就不必了。

苏轼看向旁边的苏辙:“他这意思是我们葬在一起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苏辙说。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又与元稹二人一起参加制科考试了,授县尉。当了县尉后,白居易深入底层,见到了农民的苦困生活,写下了《观刈麦》,在诗中强烈批评了当时的赋税制度,对劳动人民的艰难苦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距太大了,问心有愧。

在任县尉时,有一次白居易和几个朋友出去玩,中间聊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绯闻,于是《长恨歌》就诞生了。

开头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统领全诗。这里的汉皇一般指汉武帝,只不过他时唐朝的诗人,不好直接骂皇帝,所以这里就写了汉皇来代指唐玄宗。】

……

接着《长恨歌》的全篇在天幕上缓缓浮现,聊天群瞬间热闹了起来。

汉-刘彻:什么叫不好骂唐朝的皇帝,直接骂我?朕就那么好骂了吗?

他猛地捏碎了手里的点心,有些被戳破心思的恼火:“明明是说什么唐玄宗,提汉皇做甚啊?”

他确实和这首诗说的一样,想找一个绝世美女,可惜统治国家这么多年都没有找到特别合心意的。

一下子就深深代入了。

文武百官:“……”

明明有这么多汉朝皇帝,陛下,你怎么对号入座了?

原来陛下你也知道自己好色呀!

司马迁向来直言不讳:“陛下,天幕又没说汉朝皇帝指的是您,莫急。”

月如霜:汉文有道恩犹薄,骂你也是正常的,谁叫你确实重色。

汉-刘彻:但朕没有误国啊!这唐玄宗配和朕比吗?

归长安:如果唐玄宗早死二十年,确实是能够和你比的。

汉-刘彻:啊!那为什么唐朝的开国皇帝就没有人骂呢?

蓦然回首: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存在感太小了。

唐-李渊:???

【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带着兵马慌忙逃窜入西南,也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走向了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生离死别,唐玄宗不忍割爱欲救不得,只得在马嵬坡缢杀了杨玉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