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二日,卯时未刻,贡院门前的放榜栏前便已经开始有人等待,卯时正刻,放榜栏前已经是人山人海。
然而晨时正刻,放榜官员才姗姗来迟的把放榜栏前的众人先驱逐开,然后再施施然的把榜单张贴上去。
放榜官一走后,众人再次合聚。
过了不久之后,有尖叫着四处奔走,大喊着“中了!中了!我中了!”的。有掩面哭泣,不断的问“这是为何?为何又没考上?”的。
不论是中了的还是没有中的,他们和家人们的表情、状态,都无法一一描述。
南星和秦风宜的另一个书童羌活,在武云华的协助之下,从层层的人海之中挣脱了出来,一路狂奔的跑回了别舍。
“老爷!老爷!您中了!中了!贡士第三十二名!三十二名!”
“舅老爷也中了!是贡士第是四十三名!四十三名!”
两名书童兴奋的报告着这一消息,紧接着,顾谨杰的书童也紧跟其后,重复着中了的消息。
别舍内的众人都欣喜得无与伦比,秦风宜更是当着众人的面,便把顾氏紧紧的抱入了怀中。而在一同等消息的顾家人,见了此情此景之后,顾谨杰也把正在错愕之中的梁氏也抱入了怀中,把两个妇人都整了一个大红脸,急急忙忙的啐了自己的夫君一口,连忙分了开去。
秦云海兄妹和顾睿林兄弟都在抿着嘴偷笑,而顾有年夫妇则是老怀大慰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立时间,不论是别舍还是顾谨杰租赁的宅子,所有的下人都得到了六两银子的打赏,取六六大顺之意,一时间,主仆间都各自欢喜,就连做事情都起劲了很多。
接下来,陆陆续续的,所有的人的成绩都一一的传入了各人的耳中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这一次,榕城中所有以往与秦风宜交好的那一帮落第同窗,这一次,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
刘过山考得贡士第六十九名,蔡文豪是第八十九名,张子恒是第一百十八名,高仕良是第一百二十二名,就连平时最不喜欢努力的黄宝华,这次也居然进入了前二百名之内,一百九十九名。
最最让人觉得戏剧化的是,平时表面上一直与秦风宜不对付,打打闹闹,总是想赢过秦风宜一头的李慕杰,这一次居然是排在了第三十五名,依然排在了秦风宜的后面。
李慕杰快要吐血了,获得成绩的第一次聚会,他恨不得过去把秦风宜狠揍一顿,以消除心中的郁闷。
可是,自从秦风宜重新上学以来,他们的关系便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秦风宜的经历,在无形之中,都成为了这帮子落第举人的榜样。在这将近一年以来,他们一直暗暗较劲,暗暗比较,都不想落后,都想考出个好成绩来,证明自己并不比一个病了多年的人差。
怎知到得最后,还是输给了这个人。
这怎么不叫李慕杰气恼。
不单只是李慕杰,就是其他人的心中,不多不少也是有些不服气的。
可是,他们转念一想,心中便也就释然了。
自己的这一次成绩,敢说他秦风宜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吗?如果不是有这个人在无形的鞭策着自己,他们能不能考中都是个问题吧?更何况成绩还如此之好!
接下来,在与落地学子相互道别的同时,便又是奋发图强的景象了。朝廷暂定殿试在四月下旬到五月初之间,在这一个多月之内,众位贡生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扒拉出历年来殿试的题目相互辩论,各抒己见。
这一次,齐衡也帮他们弄到了一份历年殿试的全册,给秦风宜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齐大人,您不如与我爹爹说一说,最近朝廷有什么难题亟待解决,但是又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案的吧!?或者是……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的?或许会更加的有用。”
受妹妹的指点,秦云海向齐衡提出了疑问。
齐衡惊奇无比,他没有想到,只有十二岁不到的秦云海,居然还想到了这个。
而一旁的秦沄汐,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在现代的高考和大学的时事评论中,文章的要求除了会出一些经典名句释义写一篇文章之外,大部分的情况下,不是都是围绕当时的一些社会热点来写作文的吗?这个殿试,难道他还会考风花雪月不成?
当日,齐衡私下便说了一些……
……
五月初三,是秦沄汐的七岁生辰。也是贡生们殿试的日子。
当日的京城,又如科考时那般,安静不已,就连酒楼吆喝的伙计,都不敢大声吆喝了,似乎唯恐皇宫内殿试的几百号人会被他的声音给吵到一般。
别舍内,秦沄汐虽然并没有出去,却也没有过多的担心,她想利用今天的时间好好的休息一下。反而是顾氏和梁氏,却是有些坐立不安,顾氏虽然还记得女儿的生辰,也吩咐了半夏和茯苓等人准备着,可是却始终有些心不在焉。
申时初刻,午门外便已经车水马龙。申时正刻午门两边的偏门陆续打开。
自刺客开始,今年的科考算是真正的完成了。
经过年初的事件,朝廷对于此次的科举选拔人才都极其的重视,除了责承吏部尚书齐煜秉公办理之外,朝廷还下旨让六皇子厉熙炜、内阁大学士曹忠文和翰林院掌院博士俞润成一同协理。
当晚亥时正刻过后,六皇子厉熙炜与各位大臣检阅了部分殿前试卷,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自己的寝宫。想着明、后日还要继续努力,所以他也想着洗漱了之后便早些就寝。没想到从洗漱寝殿出来之后,却又见到了多日未见的齐衡。
“齐衡?你这一次深夜到访,是所为何事呀?难道……是来向本皇子讨要升官贺礼不成?”
齐衡自从军营中回到朝廷之后,除了在“刑召司”中任职之外,齐衡接到的另外一个任务便是:暗中保护六皇子厉熙炜的安全。
一直以来,两人除非必要,他们互通消息之余,都尽量减少见面的次数。
因为,在世人看来,“刑召司”,是一个只忠于皇上的部门,它是不应该与各个皇子、权臣有任何牵连的。
可是当皇后和大皇子、二皇子相继莫名其妙的过世之后,当时的皇帝,谁都不相信,见谁都是凶手。只对自己年轻时选拔出来的“刑召司”司乘常春在抱有一些信任。
而当年,常春在因受故人所托,收了齐衡为徒。在齐衡与家中关系最为紧张、他最为困难之时,禀明了皇上,带着齐衡,投奔了镇北将军萧沐璟,在军中生死历练了四年。在齐衡十四岁时,又应皇帝的召唤,返回到了京中。
这个过程,在京城众人看来,却是齐衡在军中嚣张跋扈,与萧沐璟父子相处不来。小小年纪,做事过分凶残狠辣,而被萧将军踢出了军营,回到京城“刑召司”后,由于当时齐衡运用雷霆手段处置了一帮子作案的人犯,从而得了“活阎王”的称号。
暗地里,常春在把齐衡推荐给了当时优思成疾的皇帝,皇帝又把他委派给了当时十五岁都不到的六皇子厉熙炜,从此以后,厉熙炜的安全,明面上是有皇宫大内众武将来保护,可是暗地里,暗影和黑影旗下的一众暗卫,相继成为了厉熙炜的暗中保护之人。
一开始,对于这个比自己的年纪还小的官员,他所拥有的能力,厉熙炜是有所怀疑的,而暗影和黑影旗下的一众暗卫,年纪也都只是在十五岁上下,能力如何?更是让他忧心。
可是在接下来所遇到的多次谋杀事件中,厉熙炜一次次的正视了他们的能力,就连齐衡外出执行公务,也会把他安置得妥妥当当。从而,渐渐地,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现在,他们在私下里,如兄弟一般,也不吝啬于调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