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海也不是那种呆板的人,他自认为自己不属于任何一派,要是说派别的话,那自己只和文学本身一派。
要不是这样的话,自己文坛大炮的美名哪里能竖立二十几年,早就翻车了。
对于这位文坛大佬用区区几万块钱来收买自己的事情,路之海有点恼怒。不过嘛,要是这篇小说真是这位文坛大佬说的这样,那自己也不会介意把这几万块钱挣了。
于是他匆匆跑出去买了最新的《丰收》,刚看封面,看到那段小字摘要,他就有些不喜。果然是以情色做噱头营销,真的很没品,看来这篇小说大概率是要大失张彦之前的水准了。
自己的几万块钱看来能拿到手了。
于是他就在报刊亭旁边看了起来,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当时排版决定买这里的房子,很大原因就是这里有一个报刊亭,这样的话,他就能随时买到想看的文学期刊杂志了。
老徐每次看到封面有张彦的期刊脸上就会堆满笑容,因为这意味着他的生意将会变好。
今天一大早在《丰收》封面上看到了张彦的名字,他就知道这个月又能大赚一笔了,果不其然,一早上光是《丰收》就卖出去了四五十本。
这把他乐坏了。
路之海是个老客户,老徐贴心地给他递上了一个马扎,让他坐在槐树的树荫下看。
路之海抱着成见直接翻到了张彦的那篇小说。
然后一口气看了下去,可是越看越觉得和那位文坛大佬说的不一样啊。这篇小说完全不是那种低俗小说,完全没有拿情色之事做噱头。相反,这篇小说将人的孤独,疑惑,人生的不可掌握感,人生的无奈等等描写得淋漓尽致。
而且这篇小说,不管是语言,故事,内核,都迥异于华国死气沉沉的风格,有一种清新之感,让人读下来有一股别样的享受。
这样的小说,路之海只恨其少,哪里还抱怨多呢。
路之海的文坛大炮是为了促进华国文学进步的,不是为了把华国文坛打得个七零八落的。这位文坛大佬为了维护自己的儿子,已经是非都不分了吗?
路之海的胸中涌动着强烈的愤慨感。
当然和路之海不一样的是,更多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于这位文坛大佬的橄榄枝举双手欢迎,而且那丰厚的稿酬,更是极具吸引力,再说张彦这人突然爆火,让他们很不爽,文坛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因为这样的人存在会把他们衬托得像是废物一样。
于是刚接到文坛大佬的信息,有些吭哧吭哧地找来杂志,阅读一番后就下笔了,有些则看都没看,只是根据文坛大佬的口述内容,就开始炮制“大作”了。
……
向东对儿子向英才的举动有点迷糊,他前段时间发现向英才情绪很低落,还喝酒醉得一塌糊涂,让他不得已对向英才下了禁酒令。不想这几天向英才又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突然亢奋起来,每天忙进忙出的,不看书也不写作。让向东一阵头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