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赵佐也没能获得一个合适的字。

当然了,洪皓想给他取个表字只是随口一提,顺势为之,根本目的还是敲打一番赵佐,希望他将来不要把普安郡王带到歪路上。

毕竟洪皓一直觉得赵佐此人不读圣贤书,心术不正,偏偏他的才能本事确实是不作假的,将来难免会跟在赵瑗身边。

见到自己起的表字没有获得认可,洪皓也不再纠缠,就此作罢,只是再次敦促赵佐,牢记儒家根本,日后要多读经典,走在正道上。

对于洪皓的劝学态度,赵佐只能表态谢过,实在是没办法跟这个执拗的老头子多解释。

待洪皓离开后,李显忠看起来也有几分伤感,如今朝中的主战派凋零的厉害,可以说走一个少一个。

而更让李显忠寒心的,则是赵构赵官家的态度。

连前段时间里,秦桧一方对洪皓展开围攻,朝堂上下皆畏惧秦桧的权势,无人敢仗义执言。

而赵构就这样放任秦桧一党行事,排挤流放了直言正谏的洪皓。

想到此处,李显忠带着一些落寞的意思,向赵佐说道:“回淮东以后,务必谨慎行事。这段时间我兴许还能照拂你一二,再过些日子,呵,说不得我也该被外放了。”

赵佐默然,实际上他也觉得李显忠早晚要被秦桧贬斥。

在旁人看来,李显忠本应是现存的南宋诸将里,除杨存中外最不应该被弃置的一人,属于对抗金人的底牌之一,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挑不出毛病。

论起忠心,李显忠千里归宋,甚至不惜辗转到西夏,这番事迹堪称武臣楷模。

而在能力上,他出身将门,果敢有谋,只比最顶尖的岳韩等人逊色几分而已。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李显忠全家二百余口被金人遇害,他既是孤身,又是南归之人,在朝中毫无根基,简直是天生的保皇派。

赵构又不傻,自然看得出来其中的道理,是以李显忠当年归宋之后,他极为重视,不仅亲自接见,还赐下了“显忠”这个名字,更为其组建了池州太平州大军。

但是,宋金议和之后,一切都变了。

赵官家一意偏安,只想在东南歌舞升平,而李显忠却还是想着北伐,收复中原,没有跟上赵官家转变的脚步。

于是乎,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李显忠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如今只能被闲置在一旁。

反倒是田师中这样的庸将得到重用,成为了赵官家放心的对象。

赵佐看得分明,以李显忠的性子,当初对赵构的期望有多高,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他早晚会因抗金北伐之事触怒赵构秦桧,最终落得个贬官外放的下场。

而在另一头,被主战派众人视为中兴之主的赵瑗,同样在秦桧的淫威下苦苦支撑,勉强和赵璩维持着竞争的局面。

总而言之,大伙的日子都不好过。

以至于赵佐也心有戚戚焉,不得不在心中告诫自己,一定得再小心些,不能出什么岔子。

否则,他说不得只能在深山老林里熬上十几二十年,等到秦桧赵构都老死以后,才有机会重新出山。

又与李显忠叙了会话后,赵佐正式辞别,打算回到扬州府。

如今已是十二月中旬,距离岁币的时间又近了几分,他得早点回去做准备。

只希望,镇江府那边的摩尼教徒们,不要动什么不该动的心思...

-------------

绍兴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晚。

赵佐再次回到了扬州。

由于盐课的事情已经结束,岁币那头则尚未开始,他暂时并没有什么要紧的公务。

鉴于身后多了俞一这个不定时炸弹,赵佐不打算在扬州多耽搁,计划着早走几天,提前将岁币运到盱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