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说这石超,带着兵去攻打王浚,到了平棘这地儿,刚好碰上王浚的军队。
两边噼里啪啦打了二十来回合,石超这边后军突然就炸了,士兵们跟见了鬼似的,撒腿就跑。
石超赶紧勒马回头,好家伙,原来是东赢公腾带着兵来了。
石超一看这前后夹击的架势,心里直发慌,哪还敢恋战啊,拼了老命冲出包围圈,跑到邺城下扎营。
第二天,王浚和腾合兵追了上来,一直追到邺城,又开始大战。石超出来迎战,王浚派乌桓的西土大人领兵上阵。
这两人你来我往斗了二十多回合,石超就顶不住了,招架不住赶紧往回跑。乌桓王亲自带着漫山遍野的大军,跟蝗虫过境似的杀过来,晋兵被打得那叫一个惨,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乌桓王怕有诈,就收兵回营了。
成都王颖一看石超这么不给力,心里慌得一批,赶紧跑进城,命令士兵死死守住城门,坚决不出去打。
然后跑进去见皇帝,和一群文武大臣商量对策。
这时候司徒王戎站出来说:
“咱这邺城城墙不结实,粮食也没多少。要是那些乌桓部落把城围起来,咱城里没吃的,外面也没救兵,指定得被困死。还不如趁胡人还没把城围死,赶紧跑回洛阳,调全国各地的兵来抵抗,这样才能退敌。”
皇帝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下令让王妃等人都出宫,百官打开城门,往洛阳跑。
颖和百官带着五千骑兵,护着皇帝一起狂奔。结果王浚和腾的军队突然杀到,众人吓得惊慌失措,撒腿就跑。
跑太急了,身上没钱,就中黄门的布袋子里藏着三千私钱,皇帝没办法,只能下诏借了,打算在路上买点吃的。用瓦盆盛着热饭,就这么凑合吃。
走到先武帝的陵墓那儿,皇帝自己从牛车上下来,去祭拜武帝陵。皇帝之前在乱中把鞋跑丢了,光着脚呢,还是随从给了双鞋才穿上。
到了陵墓前,皇帝“扑通”一声跪下,哭得稀里哗啦,差点倒在地上,还是百官把他扶起来,继续赶路。
你说这事儿闹的,好好的一场仗,被石超打得稀巴烂,成都王颖也是没辙,全靠司徒王戎出主意才勉强有个退路。
这一路跑得那叫一个狼狈,连口吃的都得借钱买,堂堂皇帝还得光着脚,真是太丢人现眼了。
石超这战斗力,简直就是个“送人头”的,也不知道平时是怎么练兵的,关键时候掉链子,害得大家都跟着遭殃。
还有成都王颖,自己的手下这么不靠谱,也不提前想办法,就知道守城门,要不是王戎机灵,估计都得被困死在邺城。这一路下来,真是槽点满满,让人忍不住吐槽!
河间王司马颙听说晋惠帝坐着车回洛阳了,赶忙把谋士们召集起来,商量着要不要去洛阳凑凑热闹。
李含站出来说:“以前晋文公把周襄王接回去,诸侯们就像跟屁虫一样纷纷追随;汉高祖给义帝发丧,一下子就把天下人心都笼络住了。最近天子在外头颠沛流离,您最先起兵,本来是要去救驾的,结果因为河间这边乱糟糟的,没来得及赶过去。现在天子回来了,可洛阳那地方破破烂烂,正是个好时机,您把天子接过来,顺应民心,这叫顺应大义;秉持公正去治理天下,这是大谋略;把天子接到长安,还能招揽一堆人才,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就算四方有人想造反,他们能有啥办法?要是不早点定下来,等别的英雄起了心思,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啦!”司马颙一听,乐开了花,马上收拾军队准备出发。
这时候,仆射荀藩从外面进来了,司马颙赶紧拉住他问朝廷现在是个啥情况。荀藩说:“殿下您起兵清除暴乱,去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要是成了,那可是能称霸天下的大功劳。不过呢,下面这些将领们心思都不一样,不一定会听您的。您要是留在洛阳辅佐天子,形势不太有利,最好还是把天子的车驾移到长安去。但是朝廷刚从外面折腾回来,大家都盼着能安稳过日子,现在又要迁都,老百姓心里肯定不乐意。不过干大事就得有点魄力,要想成就非凡的功业,就得选对路,您好好合计合计。”司马颙拉着荀藩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说:“这可太对我胃口了,这就是我一直想干的啊!”又问:“王浚还在那呢,朝廷里还有一堆大臣,这事儿咋整?”荀藩说:“这简单,写封信给王浚,先稳住他。对大臣们就说:‘洛阳没粮食了,想让天子暂时去长安,那边运粮食方便,就不用担心饿肚子啦。’大臣们听了,肯定都乐意。”
司马颙高兴坏了,说:“以后就盼着您多跟着我出出主意,有啥问题您可得多教教我,我肯定好好感谢您。”
司马颙主意已定,让张方带着五千骑兵先出发,走的时候还特意叮嘱了一番。张方拍着胸脯说:
“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张方到了皇帝跟前,皇帝问:“你从哪儿来的啊?”
张方回答:“我奉河间王的命令,听说乌桓国王攻打邺城,就带了五千兵来给您保驾,他随后也会带大军来迎接您。”
皇帝一听,感动不已,“河间王真是我的好亲戚,社稷的大忠臣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