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颖带着兵离开都城,和敌军相隔八十里,两边都挖深沟、筑高垒,像两只刺猬一样严防死守。

第二天,司马颖派石超带着五万兵马去攻打王浚,石超领命,风风火火就出发了。

八月,司马颖想起东安王司马繇之前让他出城迎接皇帝请罪的事儿,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里那叫一个记仇,直接派人把司马繇抓起来砍了。

司马繇的侄子琅邪王司马睿,这人沉稳又有度量,当时担任左将军,和东海参军王导关系特好。

王导这人见识广、有远见,眼看朝廷整天乱糟糟的,就经常劝司马睿回自己的封国。

司马繇被杀的时候,司马睿正跟着皇帝在邺城呢,他害怕祸事牵连到自己,撒腿就想跑。

司马颖早就下令关卡渡口,只要是有身份的官员经过,一律不许放行。

司马睿偷偷逃到河阳,还是被关卡的小吏给抓住了。

他的随从宋典从后面赶来,灵机一动,拿着鞭子假装抽打司马睿,笑着说:

“长官下令禁止官员通行,怎么你个老百姓也被抓了?”

小吏还真被忽悠住了,以为司马睿真是个普通老百姓,就把他放走了。

就这样,司马睿和宋典靠这招骗过了守吏,成功逃到洛阳,接上太妃夏侯氏,回自己的封国去了。

与此同时,张方又带着兵闯进京城,把皇后羊氏和皇太子司马覃都给废了,自己在京城作威作福。

晋惠帝在邺城,把公府当成皇宫住着。

有一天,司马颖听说五部在边境闹事,赶紧跑进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奏报:

“陛下,现在朔方匈奴之外的五部,有几十个国家,根本不把咱朝廷放在眼里,老是在边境烧杀抢掠,祸害老百姓。现在有个叫刘渊的,是匈奴冒顿的后代,也是汉朝的外甥,现在是冠军将军。

他二儿子刘聪,勇猛过人,还博学多才,精通经史,文章写得好,能拉开二百斤的弓,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现在是精弩将军。

这父子俩可厉害了,一个能顶一万个人,咱封刘渊为左贤王,让他统领这些部落,看他们还敢不敢再闹事。陛下您可得好好考虑考虑啊!”

晋惠帝还没说话呢,大臣们就炸开了锅:

“这可不行!这些夷狄之人,看着是人样,心可跟野兽一样。一见到好处就把国君和亲人抛到脑后,一看到钱财就把仁义道德忘得一干二净。

就算把他们赶到老远的地方,还怕他们来侵犯呢,怎么能把他们留在身边,这不是引狼入室嘛!以前周幽王昏庸无道,胡人就打到戏水;

周襄王管不住事儿,戎马都跑到关洛了。这些夷狄,要是真论起耍心眼、搞权谋,咱还真不一定玩得过他们。再说了,刘渊那是人中豪杰,肯定不会一直屈居人下;

刘聪才华出众,也不是甘当平庸的人。现在要是把兵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回国,这不就像放虎归山、纵龙入海嘛,他们不但不会为咱所用,还得成为大祸害!依我们看,绝对不能这么干!”

司马颖一听,急了:

“现在东赢公腾的两个儿子在捣乱,朝廷兵力衰弱、将领也老迈,要是不重用刘渊父子去对付他们,还有谁能行啊?”

晋惠帝想了想,

“你看着办吧,别再争了,既然这样,就封刘渊为左贤王,让他统领各部。”

说完,司马颖谢恩,马上把刘渊宣进宫,封了左贤王。

刘渊谢恩出朝后,大臣们还在那儿嘟囔:

“以后天下要乱,肯定就是这家伙搞的!”

这时候,珠帘落下,文武大臣们也都退朝了,也不知道这刘渊到底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

历史上有个前赵,一开始叫汉王政权,创始人刘渊,字元海,是匈奴人。

因为他名字里的“渊”字犯了高祖庙讳,所以大家都叫他的字。

这事儿得从老早说起,当年汉高祖把宗室的女儿封为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冒顿单于,还约为兄弟,从那以后,冒顿的子孙就都跟着姓刘了。

刘渊他爹叫刘约,是左贤王,一家人住在晋阳汾水和涧水边上。他爹的老婆呼延氏一直没孩子,心里着急,就准备了丰盛的祭品和美酒,跑到龙门去求子。

拜完之后,神奇的事儿发生了!一条大鱼,脑袋上长着两只角,鱼鳍高高扬起,胡须红彤彤的,扑腾着游到祭祀的地方,在那儿待了好一会儿才游走。

巫师们都惊呆了,纷纷祝贺说:

“这可是大祥瑞啊,肯定能生个大胖小子!”

呼延氏回家当晚,就梦到那条鱼变成了一个人,左手拿着个东西,有半个鸡蛋那么大,亮闪闪的,递给她说:

“这是太阳的精华,吃了就能生贵子。”

呼延氏就把这东西吃了,醒来后告诉了刘约。

刘约一听,高兴坏了,

“这是大吉之兆啊!”

果不其然,呼延氏怀孕了,十三个月后生下刘渊,神奇的是,刘渊左手掌心还有“刘渊”两个字,就这么定了名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