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立之后,鉴于函谷新关在军事战略上不能完全取代‘旧关’,所以对弘农县,也就是旧函谷关重新开始重用。但是毕竟东汉离先秦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旧函谷关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说,旧函谷关的原壁是贴着黄河而走,不留一点空隙。但是到了东汉,由于黄河的河道不断下切,导致黄河水位也随之不断降低,原来紧贴着原体的河道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
而这个河滩就函谷关的天险不复存在,因为关东的军队可以直接从河滩上走过去了,不需要再挤那条函谷关的裂缝了。
另外稠桑原上的森林由于砍伐过度,使得原体之上变成了秃瓢。没有森林的阻拦,也使得函谷关的天险不再。关东军可以从原上直接爬过去,也不需要再经过函谷关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旧函谷关,也就是弘农县,反而天险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越来越适合居住了。所以,弘农县的规模其实越来越大的。
而第三个函谷关,存在于真实历史中,此刻蜀国天平四年,公与201年其实还没有形成呢。
在历史上潼关之战(210年前后)时,曹操征伐关中时,因嫌函谷险恶,于是命令许褚于故关以北十里处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了关城,史称“魏函谷关”。魏函谷关这条道,就是在黄河裸露出的河滩上形成的。
不过,随着几百年来历史脚步的不断发展,稠桑塬上森林的消失,使得函谷关的天险不再,而后来弘农河水也日渐变小,使得秦函谷关的所依靠双重天险优势荡然无存!魏函谷关再也不能和秦函谷关互相搭配地构成完整的防线了。
换句话说,魏函谷关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了,取而代之它的,不是再来一个新的函谷关,而是西边的另一个雄关——潼关!
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的地形跟函谷关很像,也非常险要,它位于渭河与黄河的交汇点,对面就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
在随后的时间里,曹魏一直在对着潼关不断完善。而潼关真正在史书上扬名时,还是曹操与马超的关西军的潼关大战。
当然,在这个时代,曹魏占据了洛阳地区,新旧函谷关也都在曹操的管辖范围内,曹操也没有亲自北上入关中,所以也就没有修建新的‘魏函谷关’,故这个时代,函谷关只有两个,一个是旧函谷关,也就是弘农县;另外一个就是汉函谷关,在洛阳西边,也是洛阳的屏障!
这里张合和徐达口中的函谷关就是新的函谷关,但是,他们两个名将可都没有忽视旧函谷关(以下统称弘农县)的重要性!
所以,张合急行军的目的地就是弘农县,这里地势已经介绍过了,谁能先到,就可以占据地利优势,从而对敌军进行重点打击,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