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会结束后没几日王玄策就出发了。
王玄策此行的目的地是兰州。
他要以兰州城为中心在这里建造一个中转基地。
就算西域局势不堪。
也要守住关陇的咽喉。
防止叛军长驱直入,直达长安。
作为书院毕业的第二任学长,王玄策此行招募了三百学弟当幕僚。
负责统计事宜。
王玄策根本就没想过用兰州的官员。
因为他不放心。
随着旨意传达下去,长安又热闹了起来。
全是请战的府兵。
大家知道朝廷又要打仗了。
自己立功的机会又来了。
同时,市面上说如今的皇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鸹貔货他们也只敢在外面说。
他们若是在娘老子面前说,嘴巴会被撕烂。
娘的,这才吃了几天饱饭就开始议论皇帝了。
不说多远,往前推十年,看看碗里吃的啥。
再看看如今碗里吃的啥。
西市干苦力的晌午饭碗里都有猪肉片子!
以前碗里要是有块羊骨头都能端着饭碗走半个坊。
现在,羊肉虽然依旧贵,但猪肉便宜啊。
如今的大唐和以前不一样了。
就跟打仗一样。
以前是胜了就胜了,土地拿到了就行。
如今的大唐胜利,辅兵就如篦子一样来回忙碌。
只要是有用的就会收集起来。
恨不得地皮都要掀一层。
然后商队就会如蚂蚁搬家把这些运回长安。
商队养活了一大批闲着没事的汉子。
等这些物资运回长安,少府售卖给各商家。
各商家重新打造,售卖,这一来又养活了一大批人。
这一大批人有钱的第一想法就是盖房子。
只要是盖房子,那就会请匠人,买水泥,做家具等等。
这些钱又流入到市场里面去了。
贫瘠的市场开始变得丰饶。
工作岗位就更多了。
灞河码头全是搬货的,去了就有人要。
从贞观四年起,到如今的贞观二十六年。
这短短的二十二年朝廷的税率一直都是非常的稳定。
粮食价格也稳定。
大军干的是大事,班师回朝后那些金银珠宝才是大头。
但这些最后也是会流落到市场内反哺百姓。
没有百姓这个大市场。
金银珠宝连破铜烂铁都不如。
粮食价格虽然稳定,但众人心里也苦恼。
如今娶媳妇的聘礼钱却是一年比一年高。
而且还挑了起来。
要长得好看的,要家世好的,要家里有牛的。
要是家里有牛,还有一匹马的家庭,根本不缺人说媒。
媒人会排着队上门给你说亲。
哪像以前,一石粮食就能娶个媳妇。
现在谁家拿不出一石粮食?
(ps:《唐律疏议》,婚礼先以聘财为信,……聘财无多少之限,即受一尺(绢)以上,并不得悔。重点啊,聘财无多少之限,啧啧……)
现在有外族不想让自己继续过这样的好日子,那他娘的不打他做什么?
什么叫穷兵黩武?
什么叫好大喜功?
非要别人打到长安城下再出兵才是正义之师么?
没见那些读书的相公在坊墙上写的字么?
“身虽卑微未敢忘忧国之心,无论何时均怀报国之志!”
“保家之志,如树之根深;卫国之行,似水之源远,英雄辈出,亦如是也!”
“有国才有家,万家成大国。”
这样简单有力的话语都是近两日颜韵带着国子学的学子印刷在墙上的。
简短有力的话语朗朗上口。
很快就在长安掀起了风浪。
谁能想到,一块小小的坊墙之地。
如今不光是大家学字认字的地方,更是成了朝廷的口舌。
无声的话语比衙役大声的喊叫有用多了。
印刷术出来后颜白一直思量着要不要搞个报社。
等颜善把长安识字人数统计上来后颜白就再也不想了。
搞报社纯属是钱多烧手。
一百个百姓几乎一百个不识字。
识字率低得令人发指。
颜白觉得若是要建报社还得等个两代人。
等楼观学那些毕业的学子老了。
回乡去创办乡学才有一点的可能。
前提是,不打仗,大唐还在。
长安人头攒动,一群群学子搬着梯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
如今在墙上写字也有竞争。
字写的不好的抢不到这个活。
能在墙上写字的可以在角落留名。
这也算是一个留名的机会。
学子在墙上写,旁边一群锦衣老头在点评。
“哎呀,也就这个死样子了,这字还是得练啊!”
梯子上的张家小子闻言身子一颤。
他就搞不明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