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日二人继续就一揽子协议进行细节磋商,西斯法赫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他没有执政经验和政府概念,把这次借款看作是生意上的模式行为,所以磋商的过程很别扭,沈云卿还需要教他如何以政府的立场参与政府间经济谈判。

当然,话说你手把手教会了别人,不怕日后给自己带来后患?

这个理是没错,但是,国与国之间需要基本的坦诚,坦诚并不意味着毫不设防。相反,通过适当的坦诚,可以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有利于长远利益。

同时也没有必要耍什么心眼,利用西斯法赫不了解国际规则坑蒙他,榨取利益,这并不合适。

而且岐帝国对图曼塔的关系定位起步就很高,日后也需要图曼塔牵制欧洲,有些政府外交层面的技巧,需要尽快让西斯法赫掌握熟悉,否则他们日后与欧洲打交道会吃大亏。

图曼塔建国后,首要外交对象还不是岐帝国,而是要面临近在咫尺的欧洲列强的压迫,因此尽快让西斯法赫了解外交层面,对图曼塔建国后是有利的。

磋商持续了十多天,就细节问题进行了量化。

而与此同时,四月十七日,天山都护再次传来消息,洛伦萨国使团已经抵达远翰城,正在前往神都途中。

此番率团出使使者还是公爵埃米利奥苏亚雷斯,只不过上次是坐船,这次是走陆路,因为走陆路更快,从欧洲坐船绕过好望角到岐帝国需要一年三四个月,而横跨地中海在中东登陆,横穿伊朗就能进入中亚岐帝国境内,全程缩短一半还多。

五月初,西斯法赫拿着协议,带着雇佣的商队启程返回。

五月下旬,苏亚雷斯率团乘坐四趟专列先后抵达神都,女帝举行隆重仪式接待苏亚雷斯一行使团六千四百多人,其中五千人是火枪团,其他一千四百余人都是政府官员、贵族及其子弟、高级军官,更多的都是商人。

此行出使主要原因是岐帝国在西线横扫了圣光骑士会联盟,对欧洲造成巨大震动,让欧洲诸国见识到了东方帝国的强大,洛伦萨敏锐捕捉到这一机会,在摆平联盟军后,组织了庞大的商业、军事代表团出使岐帝国示好,谋求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

商业上沈云卿欢迎,但是军事上沈云卿态度谨慎,技术上就更没有谈的空间。

苏亚雷斯希望与岐帝国缔结同盟条约,沈云卿从来没打算与洛伦萨结盟。

首先是两国太远,不具备必须要的通信、交通上的技术条件。如洛伦萨在欧洲被痛殴了,岐帝国中枢得到消息至少六七个月后,等到做出决策完成军事部署,以现在的交通条件,至少需要八个月到一年,才能完成西线部署,所以这种同盟条约没什么意义,只是象征性的。

相反如果两国达成同盟条约,对岐帝国西部欧洲边境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压力,但是对洛伦萨却是有利的。

其次是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欧洲列强早晚对洛伦萨开战,岐帝国如果太早卷入对欧作战,对岐帝国发展十分不利,哪怕技术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仍然会影响国内。

还可能造成圣光骑士会联盟的反水和大规模反岐运动,到手的鸭子可能飞了,还会为此投入大量军力和财政应付西部边境和国际问题而牵制国力,这得不偿失。

其三是朝廷从隆元十八年开始,一直在对外征战,大仗小仗平叛剿匪不断,没有一天和平,现在需要时间喘口气,调整国内和军队,不能再一直继续打仗,否则容易造成军人集团问题,并给日后的执政者带来依赖军事强硬政策导致的不良后果。

最后是沈云卿对欧洲没什么好感,出于个人想法不想与洛伦萨结盟。

至于技术上的合作,那就更没可能性。

电力技术、通信技术短时内绝不可能出国,国内对设备的需求尚未满足,出口根本谈不上。

军事技术就更不可能,这种关乎国防安全的技术,绝不可能转移给国外,尤其是有工业能力的欧洲国家,一旦被其得到底火和发射药的成分配方,他们就能迅速仿制出金属弹壳定装步枪。

铁路方面欧洲已经出现发展铁路技术趋势,但还不成熟,岐帝国拥有成熟的铁路技术,但沈云卿没有输出的打算。

因此双方仅在商业和经济领域做深入广泛的会谈,政治和技术领域的涉及的内容较为有限,大多都是传统技术层面的沟通。

但为了不得罪洛伦萨,沈云卿在结盟和一些无关痛痒的技术转让方面做了一些灵活措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