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现在女帝和周启是推沈云卿去改革,去开先例,但如果沈云卿遭到重大挫折和失败,就会成为女帝削权的口实。

虽然不至于要了沈云卿的命,但是沈家会从此受到空前压制和削弱,从而扫清周启登基后,沈云卿带来的政治问题。

而周启则在等沈云卿失误,无论是在女帝时期失误,还是他登基后失误,都会是用来铲除沈家势力的借口。

所以周启和女帝都能容忍沈云卿推行改革开先例,既是为岐帝国摸索新的政治体系和道路,同时也是在找机会打击沈云卿。

但是,女帝和周启母子二人的想法不同之处。

女帝既要用沈云卿,也要防着。

而周启更多是捡现成便宜,女帝托付的江山已经足够雄伟,继承的基业足够辉煌,周启只想着守业,抓住这一亩三分地,而不是想着如果再开创更辉煌的业绩。

所以沈云卿就成了周启执政后最不稳定,也是危害最大的因素,这是母子二人思维出发点的本质不同之处。

但话说,女帝和周启都想到了这一步,沈云卿还这么傻,替母子二人卖命?

这个问题沈云卿当然知道,今天这个局面,是三十年间慢慢积累发酵形成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问题。

最早十年,女帝急于恢复国力,放手用他沈云卿。

中间十年是高速发展期,女帝享受着发展红利。

现在的十年是井喷爆发期,远远超出了女帝的心里期望,女帝对沈云卿的政治能量产生了恐惧。

这是一个积累发酵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女帝就想到了今天,要打倒沈云卿,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

沈云卿两世为人,对此不可能毫无察觉,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即便没有前世的经验和阅历,作为政客和经济专家,也不可能看不到这个层面。

所以母子二人想什么,他都很清楚,但是他想什么,母子二人未必清楚,而且母子二人之间其实也不够了解。

女帝既不知道周启可能命不长久,而周启也不知道女帝活的比他还长,所以结果只能是周启等不到即位英年早逝,而女帝现在又不敢直接传位给周启。

最后只能是周启一死,女帝就只能把皇位传给周晟。如果传给周启的儿子,一定是政治对决,沈云卿绝不会坐以待毙,女帝损失不起。

当然,也不能完全寄托在周启早死这个概率上,万一失算怎么办。如果女帝真要前动手,沈云卿既不会给她机会抓把柄,真到无可避免地步,也不惜鱼死网破。

所以母子二人的算计不会成功,相反算计来算计去,却不算自己,这是母子二人最大的失算,也是绝大多数人的一毛病。

精于算计别人,却不算自己,往往就是一大败笔。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