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屏退沈云卿、张祥,随后与周启来到御书房说话:

“启儿你看这笔钱该不该借?”

“回母后,如是儿臣,儿臣不建议借。”

“说说原因。”

“儿臣以为,我朝没有牺牲自己利益,而助他人的道理,更何况万一养虎为患怎么办。二来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将是一笔惊人巨款,且不论图曼塔会不会还钱,万一有个差池,这笔损失该如何承担。

三来,图曼塔根基不稳,有个三长两短,朝廷的借款无法收回,后果将不堪设想,势必动摇国本。

最后,一旦开此先例,日后诸国有难都来借款,我朝人人都借,势必要被掏空国帑,殃及国本。因此儿臣本意是不赞同的。

但是海郡王认为此钱可借,利大于弊,儿臣以为不妨先看看海郡王如何摆布此事。如果却有利可图,只要我朝不吃亏,日后也可以借鉴。”

“嗯,你又有长进啦,为娘很是欣慰。”女帝肯定了周启想法,随后语重心长说:“沈云卿此人从不吃亏,他既然打算借,一定是能借。但是朝廷此前从无先例可循,怎么借,借了之后怎么还,需要有人替朝廷投石问路。换做是他人,既无资历,也无能力,更无胆识,满朝文武定会反对。但如果是沈云卿,此事就容易推动得多。

但凡是只要有利,不破不立,得有人破例,才有先例可循,沈云卿便是这块试金石,得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女帝和周启二人现在有两个共同想法,一是削弱沈云卿,不能让沈家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二是摸沈云卿过河,看看沈云卿能走多远。

政治场上最不易的事就是开先例,因为先例开不好,引起官场风波事造成国家动荡事大,甚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

如赵匡义开了重文抑武的先例,导致两宋从开国到亡国,军事外交上一直一蹶不振,这种先例显然是不能开的,而且有些先例短时内看不到效应,需要很长时间的验证和发酵才会见效,等到见效,也已病入骨髓无可救药。

所以开先例需要有勇气、魄力、能力,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资历,有败家的资本,所以开先例往往得经得起折腾。

看看汉武帝,开的先例就很多,原因就是汉武帝本人有勇气有魄力,但刘邦就没勇气,没魄力?为什么刘邦给匈奴吊打,就是因为刘邦没有败家的资本。

而汉武帝时期有文景打下的扎实基础,能给汉武帝用来尝试失败,只要达到最终目的,无数次失败都是允许的。

而女帝是典型的甩锅女侠,不想承担责任。但是呢,又想捞好处,同时还要给自己戴帽子,所以碰到阻碍和枷锁,在政治上就很难有什么创新制度和举措。

但现在沈云卿在不断推陈出新,推行新的体系,沈云卿有勇气,有魄力,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资历镇着,有败家的资本,那么沈云卿开先例,就有尝试失败的空间。

而且沈云卿三十年来不断开先例,开创新的政治举措,无一败绩,无疑加大了开先例的成功率。

所以女帝和周启现在的想法,就是推沈云卿去改革,去开先例。成功了,功劳都是女帝和周启的,失败了,也损失的起,反正败的沈云卿。

更重要的是,如果造成了原则性的失误,那么正好,抓住沈云卿的小辫子,给他剪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