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一直比较弱这次改革刑部是受益者,阻力不会太大。

礼部是顽固派,不完全依靠谁,也不完全脱离谁,游离在各个权贵派系之间打转转,这次官僚改革礼部的变动不大,收益最最后肯定要出来挣扎。

至于其他各寺各监各署,在地方上的权重都不大,主要集中在京畿,但是这次官僚各个,各寺都会受益,中枢和地方权重都会扩大,因此各寺基本上都是受益者。

所以沈云卿一早,就将各方派系势力的利益点,精算的清清楚楚,只要不让各派系形成合力,摆平官僚只是时间问题。

下午稍晚,周晟打着探望的名义过来走动,其实还是为的这次官改,还有周婷玉和赵安宁的婚事。

官改这件事上对周晟现在的影响不大,因为周晟只在莱州放缺,莱州放缺的时候,沈云卿就考虑到了今天,因此改来改去都没什么问题。

周晟是担心他日后登基之后,官改会带来什么影响。

说实话,官改的对政权而言只会让政权更健康稳固,对政权本身是有益的。但是这次官改成功后,对皇权将被削弱,这件事沈云卿没有告诉林毅贤,目前更不会告诉周晟、周赋父子。

沈云卿这些年逐渐发现,中原历代王朝崩溃的主要病根,一是农业经济中的土地问题无法良性循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永远会积累然后爆发。

因为人口增长是无限的,土地是有限的,而地主的扩张在监管不力之下,就会丧失控制,压迫到农民。

因此在人口大幅增长,而耕地相对有限,本身就会压迫农民,这个时候地主再扩张,就会进一步压迫到农民,如果碰上天灾和官僚,就是四重大山压迫农民。

这个问题在农业经济系和王朝模式下是非良性,不可持续的循环,总有一天是要爆发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皇权带来的特殊政治关系,既皇帝和皇室、贵族的关系,皇帝和内阁的关系,皇帝和官僚的关系,皇帝和法律的关系,皇帝和老百姓的关系。

皇帝需要同时兼顾家长家长制、统治者、官僚、司法和群众的角色,无论怎么平衡,都平衡不了,只要农业经济一出问题,以上关系就会出现重大的失衡。

于是带来皇帝会逐步抛弃以上的角色,先抛弃群众的身份,然后抛弃司法的身份,直到开始牺牲官僚,最后只剩下统治者和家长的身份,终极形态就是孤家寡人。

因此皇帝制的良性循环也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中原王朝皇帝制多数时期总体还算是稳定的。

第三个问题是人治问题,概括的说,是皇帝本身的问题。

如果皇帝本身出了问题,那么这个政权就是有问题的。而明朝之前,君权还有宰相制约。明朝开始,宰相制度被废黜,导致君权丧失制约,因此明朝中后期,一旦皇帝出了问题,国家政权恶化速度比历朝历代都快,甚至连个调整的机会都没有,一路红灯直到殡仪馆。

清王朝也是,虽然清王朝有一个宗族政治牵制,但是宗族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统治集团的病灶,垮起来比明朝还要夸张,是整个中华民族大集体的全面崩塌,是文明体系的系统性崩溃,惯性力太强,力度太大。

明朝至少还有时间修正,清朝是一点修正的时间都没有,近既送殡仪馆,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沈云卿现在已经不把希望寄托在维持皇权政治良性延续的层面,而是维系周家在这个政权中的地位。

这次官僚改革,最终会影响到皇权,虽然官僚改革让权力架构更合理,皇帝更容易各个击破各个权力派系,但同时会有一个超大政府和强势内阁的出现,分君主的权。

皇帝日后将丧失多数的政治和司法特权,但受到政治和司法的保护,并作为国家象征和内阁仲裁者存在,通过掌控部分经济命脉,参与国家治理和调控。

日后出了问题,垮也是垮的内阁和政府,推翻的也是政府和内阁,而不是推翻皇帝。

皇权的改革将在官僚改革、土地改革完成后酌情推动,周晟身上恐怕无法实现,只能寄希望于周赋或者更下一代人完成,沈云卿最多邦周家三十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