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想不出办法来解决员工的劳动量的问题,没办法,只能开始给员工画饼了。于是他让各个班组找了代表来面对面沟通了。

“你们都是跟了我这么久的兄弟,咱们也就不绕圈子了,现在劳动员工短缺的问题到开发区之后就都解决了,现在大家要克服眼前的困难。”陈总给员工做起了思想工作。

“开发区的事情靠不靠谱?到时技术水平提高了,说不定你到时也找个理由把我们给开了。”有的员工有顾虑。其实大家都不想回到原来那种状态了。

“我哪敢开你们啊,每次都是你们开我的,之前不是有不少人都是不满意了就找我这里来发阵牢骚,直接就撒手不干呀。”陈总说。

“你说的那是以前,那时工资低,随便都可找到这种工作的,现在不同了,咱也是有影响力的企业了。”有的员工说。

“我的信誉应该可以担保现在的各位都不要有顾虑的,大家大可放心,只希望大家能共渡目前的困难。”

听陈总这么一说,员工代表们没有什么话好说了。他告诉员工目前的状况都是暂时的,等到将来公司发展了就会怎样怎样的。应该说陈总的这次沟通是成功的,员工们还真开始信了,抵触的情绪开始降了下来。

其实,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都是这样的,当自己觉得有奔头的时候往往也更能忍受各种暂时的困难的。当前面有一奔头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出创造力来的。不只是企业是这样,我的家庭,我们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道理,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头。

话说集团这段时间正在规划开发区的建设,正在各个部门进行着密切调研。

陈总把别的事都放了下来,他要赶在集团的总体规划出来之前,向集团把他物流公司的发展设想说清楚。

在与客户的不断交流之中,陈总的思路开始变得宽阔起来了。他现在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不但想做供应链物流,他还想把企业的物流业务扩展到快递行业中去,把他这种仓储型的物流业务扩展成商务型的物流业务,而这样扩展的话,他需要场地,这个得向集团申请才行的。但这个概念要跟集团解释清楚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他正在想对策如何把这个意思向集团说清楚。申请材料他已经写了好几稿了,但每次都不满意。

集团的规划领导小组找到他这来了。

“老陈啊,你现在翅膀硬了。申报材料都可以不当一回事了啊,这么久了还没见你送申报材料过来,我只好自己来拿了。”说话的是集团副总鲍总。那时成立物流公司就是鲍总一手策划的,现在物流公司转型成功,自然是他的得意之作。但现在陈总不把集团的安排及时回应,他还是有些不满的。

“鲍总你说这话是在损我了,没有你鲍总的高瞻远瞩也就没有物流公司的今天。”陈总在上级面前说话总是很谦卑的样子。

“还记得就好,那申报材料呢?”听到陈总这话,鲍总没有了责怪的心情。

“申报材料写了好几遍了,但总感觉不到位呀。所以拖到了现在还没写好,鲍总别见怪了。”

“写个材料这么难?这可不是你陈总的作风了。我今天要汇总了,要不你先说个数据吧。规划这数据咱可以往乐观里去想,别老是怕这怕那。”鲍总担心陈总畏手畏脚,反正只是想法,后面可以再调整的。

“要不开发区那边先定个两千平?”陈总觉得要比现在的场地大才行。

他看了一下鲍总,鲍总听了陈总的话之后皱起了眉头,显然不太满意。他想起刚才鲍总的往乐观了想,赶紧接着往下说。

“二千平是传统仓储,咱将来要考虑一下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物流这些新领域,各加两千,总面积六千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陈总一急,也不管那些概念说得对与不对了。

“这还差不多,与我的想法还是很接近的,那我这初步统计一下,按六千填报了。你赶紧把申报材料补上来。”

鲍总还要去忙他的事,说完就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