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岛国领事有吉明使出浑身解数,有关“军情司司遇刺真相”的消息还是跟安了翅膀似的,一夜间飞遍了南四省大街小巷。
年初,一场“岛国火烧华夏工厂”的官司激起南北半壁江山的反日浪潮,如今,这把火还未完全平息,文司又不失时机地添了一勺沸油,群情激昂的声浪登时一窜三尺高,眼看有燎原之势。
装哑巴装了半个月的南北政府像是在一夕之间找回了声音,不约而同地站到台前南四省督帅兼临时大总统薛崇山义正言辞地表示,一定会不惜代价查明真凶,给南四省,以及全华夏的国民一个交代。
如果说,薛大总统的表态是给了岛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东三省督帅赵鼎钧则是要在岛国人的身上割肉放血了。
赵大帅手笔豪迈,不吭声则已,一吭声就要北半边河山跟着震三震,他在某个公开场合,当着各国媒体的面,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说,岛国人这种贼喊捉贼的行径已经越过了底线,如果岛国公使不就此事作出明确交代,日华之间的“友好关系”将产生不可挽回的裂痕。
可以想见,第二天刊发的报纸头版,各路媒体不约而同地援引了赵大帅这句话,还醒目地加粗居中,配上赵大帅横刀立马的戎装照,格外具有震撼力。
只不过,这份极具“震撼力”的报纸在送到岛国公使日置益案头后不久,就被揉成一团丢到墙角的垃圾桶里。
也难怪日置益会有这种反应,毕竟,从过往的历史数据来看,华夏人但凡放出狠话,兑现的可能率不比晴空万里下冰雹高。
至于剩下的那一点机率,十成十也是被人收拾得瑞气千条,只有趴在地上哭爹喊娘的份,这从清末发动的对外战争就可见一斑。
若非如此,又哪来慈大妈那句经典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正因如此,当东三省军队兵分两路,以南北夹击之势奇袭孟家屯与大石桥,意图切断岛国控制下的南满铁路时,整个华夏,连带各国公馆的反应都是大写的:!
消息传到南四省,文饮冰正在赶往第一军医院的路上,看到手里最新一期的京汉日报,她眼珠子差点没飞出来,半天合不拢嘴。
虽说不久之前,东三省军队刚刚修理了老毛子一顿,同样震惊了全华夏,但在文饮冰看来,这一出并没太出乎意料。
如果她没记错,眼下正值罗曼诺夫王朝行将走上末路的历史拐点,沙皇制度摇摇欲坠,内忧外患足以填平一个贝加尔湖。
要是这些还不算什么,那统治者的优柔寡断与平庸无能就很要命了,反正当年读到这段历史时,文饮冰就一直觉得,沙俄最后一任君主尼古拉二世大概是向沙俄“讨债”来的,别的不提,单是年的“留血星期日”事件,就不像一个正常君主能干出来的事。
血案之后,沙俄皇室的威望一度降到冰点,熊熊烈烈的沙俄革命也由此兴起,此后十余年愈演愈烈,终于借一战的东风,彻底葬送了沙俄政权。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由此可见,真实的历史上,华夏被沙俄一路压着打,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并非因为沙俄有多强大,实在是当时的华夏太腐朽,各地的土皇帝们又忙着争权夺利玩内讧,没工夫理会北边的“芳邻”,这才让老毛子占了便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