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吴国的将领们的特点是只知兵,而不知谋,像周瑜,吕蒙,鲁肃,陆逊那样既知兵,又知谋的将领少之又少,所以培养将领的谋略能力也是很重要啊。
一经提出,很快得到百官的赞同,
三国时期的文官和武官不像后几代王朝那样,分的那么清楚,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理想。
一般能够成为九卿的人,都是文武全才,像尚书令陆凯,中书令范慎,太仆钟离牧,廷尉聂友这些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
比如当年吴国的太常潘濬吧,曾经督诸军五万讨伐武陵蛮,期间信赏必行,斩获万计,平息了荆州地区的叛乱。
太常这个官职可是文官吧,跟兵戈之事一点都不牵扯。
所以目前吴国的九卿大部分人都知道建立武略院的重要性。
所以在九卿的支持下,武略院这个提议立马也通过了。
武略院就是宣讲行军布阵之事,孙亮不但召集了吴国的现任将领轮番到建业学习,而且还给了低级校官和士兵学习的机会。
包括烈士的后代,给孙亮屯田的军户,农户们都可以参与学习,只要学有所成,就可以外放为校官。
但来建业学习的主力人员,还是目前在职的低级校官们。
孙亮的目的就是大量培养基层校官,学习日本的裕/仁天皇,以下克上,瓦解军权。
裕/仁天皇是侵略华夏的首恶,孙亮也痛恨他,但是不得不说,裕/仁从长州藩夺权这件事,还真有值得孙亮学习的地方。
裕/仁的做法就是在皇宫建立大学寮,召集当时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年轻军官在大学寮学习新的军事技术,
他们都是海陆空在职的低级官员,由于长期在皇宫里跟着裕/仁混,所以他们对裕/仁比较忠心,成为了裕/仁的嫡系和亲信。
因为当时日军里的高官和中级官员都被长州藩霸占,裕/仁没法拉拢,只能以这种方式来维护他的统治。
裕/仁这招相当的高明,拉拢这些低级官员后,使得裕/仁在军中的势力扩散到了日本军队的每一个角落。
以下克上是什么意思呢?
当底层军官成为了裕/仁的亲信后,裕/仁可以绕开现有的军事体系,直接给这些军官下命令,当裕/仁的命令和军队司令的命令冲突时,你说这些低级军官会听谁的?
肯定听的裕/仁的啊。
而现在孙亮跟裕/仁的情况非常相似,高级军官和中级军官被世家宗亲把持,孙亮通过建立武略院让底层的军官来建业学习谋略,进而和底层军官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那么这些人都会成为孙亮的嫡系。
一旦真的发生什么变故,他们只会听命于孙亮,这样孙亮就等于间接掌握了吴国的军权。
利用修政院架空地方官,派遣自己的心腹替补地方权力机构,利用武略院和底层军官建立联系,培养自己的嫡系,
如此一来,政权和军权被孙亮牢牢把持,那么瓦解世家势力岂不是指日可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