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寇员外得以起死回生后,又重新整理了幢幡鼓乐,邀请僧道和亲友,像之前一样为唐僧师徒送行,这事儿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唐僧师徒四人踏上大路,果然西方佛地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奇花异草、古柏苍松。所经过的地方,家家户户都一心向善,人人都乐于斋僧。
不仅能看到山下有人潜心修行,还能听到林间有人诵读经文。师徒们就这样晓行夜宿,又过了六七天,忽然看到前方出现一带高楼,还有几层雄伟的楼阁。那楼阁气势非凡: 高耸入云,仿佛有百尺之高,直插苍穹。站在楼阁之下低头,可以看到落日缓缓下沉;伸手仿佛就能摘下天空中的流星。楼阁的窗户宽敞明亮,仿佛能容纳宇宙万物;高大的栋梁和屋宇连接着如屏风般的云朵。秋风吹来,黄鹤仿佛传来书信,此时秋树更显苍劲;晚风吹拂,彩鸾似乎送来文书,更添几分清幽。这里就是灵宫宝阙,有着精美的琳馆和华丽的珠庭。
在这真正的殿堂里,人们谈论着大道,向宇宙传扬着佛经。花朵每到春天便娇艳美丽,松树经过雨水洗礼后更加青翠。紫芝仙果年年都在绽放秀色,丹凤展翅翱翔,令人心生万千感慨,仿佛感受到了天地间的灵气。 三藏举起马鞭,远远地指着前方说:“悟空,这可真是个好地方啊!”
行者说道:“师父,您之前在那些假的境界、假的佛像面前,还非要坚持下拜。如今到了这真正的境界,面对真正的佛像,怎么反倒还不下马呢,这是为什么呀?”三藏听了这话,赶忙慌张地翻身下马。此时,他们已经来到楼阁门前,只见一个道童斜站在山门之前,开口问道:“来的人莫不是从东土来取经的吧?”长老急忙整理好衣服,抬头仔细观看。只见这道童: 身上穿着华丽的锦衣,手中轻轻摇着玉麈。
身着锦衣,好似常常在宝阁瑶池赴宴的仙人;手摇玉麈,就像在丹台紫府时常挥尘论道的高士。手臂上悬挂着仙箓,脚上穿着精致的履鞋。神态飘逸,真如仙人下凡,容貌秀丽,实在是与众不同。想必是经过修炼,成就了长生不老之身,才得以居住在这胜境之中,修成了永寿之体,超脱了尘世的尘埃。
圣僧们一时没认出,这正是当年的金顶大仙。 孙大圣一眼就认出了他,连忙对师父说:“师父,这位就是灵山脚下玉真观的金顶大仙,他是来迎接我们的。”三藏这才恍然大悟,赶忙上前施礼。大仙笑着说道:“圣僧啊,你今年才到,我可被观音菩萨给哄了。
十年前,她领了佛祖的旨意,到东土寻找取经人,原本说两三年就会到我这儿。我年年都在这里等候,却一直没有消息,没想到今年才与你们相逢。”三藏双手合十说道:“有劳大仙如此盛情,实在感激不尽!”于是,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子,一同走进观里,又与大仙一一见礼。
大仙随即吩咐人看茶、摆斋饭,还让小童烧好香汤,让圣僧们沐浴,以便干干净净地登上佛地。这真是: 功德圆满、修行完成后就应该沐浴净身,锤炼驯服本性,方能契合天真之道。 历经千辛万苦,如今终于暂得休息,坚守九戒三皈,从此开启全新历程。
魔障消除后果然登上了佛地,灾厄消散才能见到佛门净地。 洗去尘世的尘埃污垢,心中毫无杂念,返璞归真,保持身心不坏。 师徒们沐浴完毕,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晚了,便在玉真观安心住下。
第二天一早,唐僧换上干净的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登上大堂,向金顶大仙拜别。大仙笑着说道:“昨天看着还略显疲惫,今日却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就凭这模样,才真是佛门弟子该有的样子啊。”三藏拜别后正要出发,大仙赶忙说道:“且慢,容我送你们一程。”
行者接口道:“不用你送,老孙我认得路。”大仙却说道:“你认得的只是腾云的路径。圣僧还没踏上那云路,应当从这普通的道路前行。”行者听了,说道:“这话倒是在理。老孙虽说走过好几趟,可都是腾云驾雾来去,确实没在这地面上走过。既然有这寻常道路,那就还得麻烦你送送。
我师父一心向佛,拜佛之心急切,还请不要耽搁。” 那大仙满脸笑意,轻轻拉着唐僧的手,引领着这位旃檀功德佛的化身走向佛门之路。原来,这条路不用出山门,从观宇的中堂穿出后门便是。大仙指着远处的灵山说道:“圣僧,你瞧那半空中,有祥光呈现出五彩之色,瑞霭层层叠叠的地方,就是灵鹫高峰,乃是佛祖所在的神圣境地。”唐僧一见到这般景象,立刻就要下拜。行者见状,笑着说道:“师父,还没到该拜的地方呢。
常言说:‘望山走倒马。’离那山顶还远着呢,现在就拜,要是拜到山顶,那得磕多少头啊!”大仙也说道:“圣僧,你与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如今已到这福地,能望见灵山了,我这便回去了。”三藏于是再次拜别大仙,而后离去。 大圣引领着唐僧等人,不紧不慢地缓缓踏上灵山。
没走五六里,就看到一条流淌的活水,水流湍急,浪花滚滚,响声潺潺,河面大约有八九里宽,周围却不见一个人影。三藏心里一惊,说道:“悟空,这条路怕是走错了吧。莫不是大仙指错路了?这河水如此宽阔,水流又这般汹涌,而且连船只都看不到,我们怎么渡过去呢?”行者笑着说:“没走错!
你看那边不是有一座桥吗?只有从那座桥上走过去,才能修成正果呢。”长老等人又走近些查看,只见桥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凌云渡”三个字。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根独木桥。
这桥看起来: 远远望去,横跨空中如同美玉搭建的栋梁;走近观看,截断水流就像一根干枯的树杈。 就算是连接天河、横跨大海,或许还容易些,可这独木单梁,人怎么敢踩上去啊! 它像万丈虹霓平卧在水面投下影子,又似千寻白练连接着天边。 桥面十分细滑,实在难以通过,除非是神仙,脚踏彩霞才能轻松走过。 三藏吓得心惊胆战,说道:“悟空,这桥根本不是人能走的。咱们还是另找别的路吧。”
行者却笑着说:“这就是正路!这就是正路!”八戒也慌了神,说道:“这要是路,谁敢走啊?水面这么宽,波浪又这么大,就这么孤零零的一根木头,又细又滑,脚怎么下得去呀?”行者说道:“你们都站着别动,等老孙走一趟给你们看看。”
这孙大圣可真是厉害,迈开大步,一下子就跳上了独木桥,在上面摇摇摆摆地走着。不一会儿,就跑到了桥对岸,在那边大声招呼道:“过来!过来!”唐僧连忙摆手,八戒和沙僧则咬着手指说道:“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行者又从对岸跑回来,一把拉住八戒说:“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八戒却直接卧倒在地上,说道:“太滑了!太滑了!太滑了!走不了啊!你就饶了我吧!让我驾着风雾飞过去算了!”行者按住他说:“这是什么地方,能容你驾风雾?
必须从这座桥上走过去,才能修成佛。”八戒说:“哥啊,这佛做不成也就算了,这桥我实在是走不了啊!” 他俩就在桥边,又是打滚又是爬,拉拉扯扯地折腾起来。沙僧赶紧过去劝解,好不容易才把他俩分开。这时,三藏回头一看,忽然发现下游有个人撑着一只船过来了,那人喊道:“上船渡河啦!
上船渡河啦!”长老大喜,说道:“徒弟们,别再胡闹了。那边有只渡船过来了。”他们三个一听,赶忙跳起来站好,一起看过去。只见那船越靠越近,原来是一只没有底的船。行者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认出撑船的是接引佛祖,也就是南无宝幢光王佛。但行者没有说破,只是一个劲儿地喊:“这边来!把船撑过来!”不一会儿,船就撑到了岸边,接引佛祖又喊道:“上船渡河啦!上船渡河啦!”
三藏见了,又担心起来,说道:“你这没底的破船,怎么能渡人呢?”佛祖说道:“我这船啊: 开天辟地时就有了名声,幸亏我一直撑着它,始终没有改变。 不管有浪还是有风,它都稳稳当当,无始无终,在这太平之境悠然自得。 它不沾染六尘,能使人归于正道,历经万劫,都能安然自在地前行。 这无底的船儿看似难以过海,从古至今,却能渡化众多生灵。”
孙大圣听了,双手合十,称谢道:“多谢您的好意,来接引我师父。师父,快上船吧。他这船虽然没有底,但很稳,就算有风浪也不会翻。”长老心里还是充满疑虑,行者却叉住他的胳膊,用力往上一推。这一下,师父脚下没站稳,“咕噜”一声就掉进了水里,还好撑船人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拉起,站在了船上。师父一边抖着衣服,跺着鞋上的水,一边抱怨行者。行者则拉着沙僧、八戒,牵着马,挑着担子,也都上了船,大家都站在船上。
接引佛祖轻轻用力,把船撑开,只见上游漂下一具死尸。长老见了,大惊失色。行者却笑着说:“师父别怕。那个其实就是你。”八戒也跟着说:“是你,是你!”
沙僧也拍着手说:“是你,是你!”撑船的接引佛祖一边打着号子,一边也说:“那就是你!可喜可贺啊!”
他们三人也跟着一起附和。接引佛祖撑着船,没过多久,就稳稳当当地渡过了凌云仙渡。三藏这才转过身,轻轻一跃,跳上了彼岸。这一幕,正应了一首诗: 摆脱了凡胎肉体,如今相亲相爱的是那纯粹的元神。 今日修行圆满终成佛道,洗净了往昔沾染的种种尘世杂念。
这确实称得上是拥有广大智慧、能够登上彼岸的至高无上之法。师徒四人上岸后回头望去,连那无底船儿都不知去向,这时行者才说那撑船的是接引佛祖。
三藏这才恍然大悟,急忙转身,反倒向三个徒弟道谢。行者说:“咱们就不用互相道谢了,彼此都相互扶持。我们多亏师父引领解脱,借着取经这条路修炼功德,有幸修成正果;师父也仰仗我们保护,秉持佛教教义,欢喜地脱离了凡胎。师父,您看这眼前花草繁茂、松树竹林丛生,有鸾凤鹤鹿栖息的胜境,与那些妖邪幻化的地方相比,哪个美哪个丑?哪个善哪个恶呢?”三藏不停地称谢。
此刻,他们一个个都感觉身轻体快,迈步踏上了灵山。很快,就看到了那雷音古刹: 雷音寺的顶端高耸入云,仿佛与天际相接,根基则与须弥山一脉相连。精巧的山峰错落排列,形态各异的怪石参差不齐。悬崖之下,生长着瑶草琪花,曲曲折折的小径旁,紫芝与香蕙散发着芬芳。仙猿在桃林里采摘果实,那桃子红得好似火焰烧过的金子;白鹤栖息在松树枝头,洁白的羽毛犹如烟雾捧着美玉。
一对对彩凤、青鸾相伴。彩凤向着太阳长鸣一声,仿佛宣告天下祥瑞降临;青鸾迎着清风翩翩起舞,这般景象世间罕见。又看到那黄澄澄的金瓦如鸳鸯般层层叠叠,明晃晃的花砖好似玛瑙铺就。东西两边,全都是蕊宫珠阙;南北一带,宝阁珍楼多得看不过来。
天王殿上霞光闪耀,护法堂前紫焰喷涌。浮屠塔醒目矗立,优钵花香气四溢。此地景色优美,让人怀疑是与人间不同的仙境,白云悠悠,更觉白昼漫长。这里没有红尘纷扰,一切因缘都静谧祥和,万劫岁月中,大法堂始终无损,庄严神圣。
师徒四人悠然自得地朝着灵山之巅走去。只见青松林里站着众多优婆,翠柏丛中也排列着不少善士。长老见状,便上前施礼,那些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赶忙合起手掌说道:“圣僧先别行礼。等见过佛祖牟尼之后,再来叙话不迟。”行者笑着说:“还早着呢!还早着呢!咱们先去拜见上面的尊长。” 长老兴奋得手舞足蹈,跟着行者,一直来到雷音寺山门之外。这时,有两位大金刚迎了上来,问道:“圣僧来了?”
三藏躬身回答:“是弟子玄奘到了。”回答完,便想直接进门。金刚说道:“圣僧稍等,容我们禀报之后再请您进去。”于是,其中一位金刚转身穿过山门,向二门的四大金刚通报说唐僧到了;二门的金刚又将消息传到三门,说唐僧到了;三山门内原本是负责打供的神僧,听到唐僧到来的消息,急忙赶到大雄殿下,向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报告:“从唐朝来的圣僧,到咱们宝山取经来了。”
佛祖听后十分欢喜,立刻召集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在两旁整齐排列,然后传下金旨,宣召唐僧进殿。里面一层一层的人,都依照佛祖的旨意,高声传呼:“圣僧进来。”这唐僧一向循规蹈矩,便同悟空、悟能、悟净牵着马,挑着担子,径直走进山门。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几句诗: 当年满怀壮志接受钦差使命,领了牒文辞别君王走下玉阶。
清晨早起登山迎接雾霭寒露,黄昏时分枕着石头卧于云间。 挑着经担长途跋涉跨越三千水,手持锡杖远行万里翻山越岭。 心中念念不忘追求修成正果,今日终于得以拜见如来佛祖。 师徒四人来到大雄宝殿殿前,对着如来佛祖倒身便拜。拜完之后,又向左右两边再次行礼。各自绕着佛祖礼拜了三圈,之后又重新向佛祖长跪在地,将通关文牒呈了上去。如来佛祖一一仔细查看后,又把通关文牒交还给三藏。
三藏再次行礼,启禀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不远万里来到宝山,拜求真经,以拯救众生。希望佛祖慈悲为怀,早日赐我真经,让我能返回祖国。” 如来佛祖这才露出怜悯的神情,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说道:“你们东土所在的是南赡部洲。
只因那里天地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人们大多贪婪、好杀,荒淫无度、谎话连篇,欺诈成性;不遵守佛教教义,不与善结缘,不敬重日月星辰,不重视五谷粮食;对君不忠,对亲不孝,不讲义气,没有仁爱之心,昧着良心做事,用大斗进小秤出,残害生命,宰杀牲畜,造下了数不清的罪孽,恶贯满盈,以致遭受地狱之灾:所以永远堕入幽冥之地,承受那些碓捣磨舂的痛苦;甚至转世为畜生,变成那些披毛顶角的模样,用自己的身体来偿还债务,用自己的血肉去喂养他人。那些永远堕入阿鼻地狱,无法超生的,都是因为这些缘故。
虽说那里有孔氏立下仁义礼智的教诲,历代帝王也相继制定了徒流绞斩等刑罚,但对于那些愚昧无知、放纵无忌的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如今我有三藏真经,可以让人超脱苦恼,解除灾厄。这三藏真经分别是:《法》藏,用来谈论天地之道;《论》藏,讲解世间万物;《经》藏,超度鬼魂。
总共三十五部,共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这真经确实是修行的正道,是通往善良的大门。天下四大部洲的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等,无所不包。你们远道而来,本想将全部真经交付给你们取走,但是你们东土之人,愚昧无知、冥顽不灵,恐怕会诋毁这些真言,不能领悟我佛门的深奥旨意。”于是,佛祖喊道:“阿傩、迦叶,你们二人带领他们师徒四人,到珍楼之下,先用斋饭招待他们。
吃完斋饭,打开宝阁,从我的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每部挑选几卷给他们,让他们带回东土,使那里永远铭记我佛门的大恩。”
阿傩、迦叶二位尊者领了佛祖旨意,带着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珍楼之下。眼前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只见负责设供的诸神,正在精心铺排斋宴,桌上摆满的全都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馐百味,每一样都和凡间的食物截然不同。
师徒四人虔诚地向佛祖行了顶礼,感恩这份佛恩,而后便随意享用起美食。此刻的场景实在美妙: 宝物散发的光芒与火焰交相辉映,夺目耀眼,奇异的香气和珍稀的食物更是精致无比。层层叠叠的金色楼阁,华丽得无与伦比,一派仙乐飘飘入耳,清脆悦耳。素净的仙花,人间难得一见,香醇的香茶与奇异的食物,仿佛能让人长生不老。
回想起一路走来受尽的千般苦楚,再看看今日的荣华,师徒们满心欢喜,庆幸终于踏上了成功之道。 这一顿,可让八戒饱了口福,也让沙僧得了实惠:佛祖这里能让人延年益寿、脱胎换骨的美食,他们可尽情享用。 两位尊者陪着师徒四人用餐完毕,便一同走进宝阁。
打开门进去一看,只见里面霞光瑞气,层层笼罩;彩雾祥云,弥漫万道。经柜上的宝箧外面,都贴着红签,上面用楷书清清楚楚地写着经卷的名目。
《涅盘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
《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
《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
《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
《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
《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
《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
《华严经》一部五百卷
《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
《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
《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
《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
《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
《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
《金刚经》一部一百卷
《正法轮经》一部一百二十卷
《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
《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
《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
《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
《法华经》一部一百卷
《瑜伽经》一部一百卷
《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
《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僧只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
《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
《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