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营的议事厅内,灯火通明。李铭坐在主位上,面前摆着厚厚一叠战功报告。作为一名现代军事专家,他深知科学的论功行赏对军队士气的重要性。

"诸位,"他对在座的将领们说,"今天我们要进行战后的功过评定。这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周瑜和诸葛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好奇。在他们的认知中,论功行赏一向是按照军功的大小来定,但李铭显然另有想法。

"首先,"李铭取出一份详细的评定标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不能只看杀敌数量,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他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评价体系:

"第一类是直接战功,包括歼敌数量、缴获战利品等,这是基础分。"

"第二类是间接贡献,比如情报收集、后勤保障、伤员救护等,这些同样重要。"

"第三类是带兵能力,包括部队训练水平、军纪维护、士气鼓舞等。"

"第四类是特殊贡献,比如关键时刻的临机应变、重要战术的创新等。"

周瑜不禁问道:"这样的评价标准,会不会过于复杂?"

李铭笑着摇头:"这正是现代......这正是科学管理的精髓。复杂的标准反而能更公平地评价每个人的贡献。"

他拿出一份具体的评分表:"比如说黄盖的火攻,不仅要算直接战功,还要计入战术创新的分值。他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这种牺牲精神也要有额外加分。"

诸葛亮仔细研究着评分标准,赞叹道:"李军师此法,确实能更全面地评价将士们的贡献。"

"不仅如此,"李铭继续说,"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奖惩制度。奖励要有层次,惩罚要讲证据。这样才能服众。"

他展开另一份文件:"这是我设计的奖惩等级。从最基础的嘉奖,到最高的特等功,每一级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对于战场上的失误和违纪,也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正说着,一名参谋送来了第一批功过统计表。李铭仔细查看,不时做出修正和补充。

"看这里,"他指着一个例子,"这位小队长虽然没有直接歼敌,但他及时发现了敌军的动向,为我军赢得了先机。这种贡献,在传统评价中可能被忽视,但在我们的新标准下,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

周瑜不禁感慨:"如此细致的评价,确实能调动所有将士的积极性。"

"没错,"李铭说,"在现代军事理论中,这叫做"全面激励"。每个岗位都很重要,每个贡献都应该得到认可。"

接着,他开始具体评定各部将领的功过:

"周瑜总督,统领水军,指挥有方,战术执行准确,当记特等功。"

"诸葛军师,运筹帷幄,战略规划精准,同样记特等功。"

"黄盖将军,火攻首功,临危不惧,记特等功。"

"关羽将军,华容道之战,既完成任务,又保全大局,记特等功。"

每评定一个人,李铭都详细说明理由,让所有人都服气。这种透明的评价方式,确实让人心服口服。

但他也不是一味地褒奖。对于一些失误,他也严格指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