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回去后,黄默与自己的谋臣们商量了一段时间后,他也解散众人,自己回后宅休息去了。
在几人通力协作下,武平郡王府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了武平郡的情况,财政军政都掌握在手中,并且与州使崔越见过面后,得知他任用了尹玉都这种被贬的有才之人,对黄默的评价也很高,给他又推荐了一些人才。
到了四月份时,冯唐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了武平郡,看着他身上衣衫褴褛,胡子拉碴的样子,黄默感动不已,不仅力劝其与陈氏再结连理,还给予其武平郡守一职,虽然没获得朝廷认可,但都安也对其礼敬有加不甘怠慢。
五月份,晋州爆发叛乱,乱军四处劫掠州府县衙,晋州州使与珉州州使以平乱的名义大肆招兵买马,收编土匪暴民,实力倍增。
六月初,朝廷调动四万京师宿卫前往平叛,同时命蓟州州使崔越与武平郡王黄默,定济郡王黄刻协同平叛,叛乱虽然顺利平定,但是晋珉二州州使私下联络,在大军回军途中遭遇埋伏,幸好黄默谋臣刘幡提前觉察不对,建议分兵前往,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无奈之下,定济郡的军队与损失近半的宿卫一同返回了武平郡,据绵山以固守。
七月初,定济郡郡守发来急报,晋州叛军正在急攻城池,朝廷援军久久不至,希望武平郡王率兵相救。
十日后,黄默与崔越认为时局混乱,朝廷诏令不通,以武平郡王黄默为总首,统领整个蓟州事务,边军与郡卫都归武平郡王府管辖。
七月底,将能够调动的大军整备完毕后,于是黄默令都安与韩庆率军救援定济郡,刘幡与许嘉为谋臣协助处理军务,大军三万分两路,韩庆一路做出进攻晋阳的架势,都安一路快马驰援定济。
未曾想到韩庆一路正好碰上了准备偷袭蓟州的晋州军队,双方大战三日,幸亏韩庆治军有方,刘幡颇具谋略,才以少胜多,与其形成对峙局面。
另一路都安率领下成功奇袭定济城下珉州军营,里应外合之下击破珉州军,并打通了定济与蓟州的通道,沿路诸县纷纷归降。
尹玉都派遣援军赶到后,晋州军队眼见无望也撤退回了晋州,蓟州之危遂解。
定济之围解除后,黄默这才得知司州剩下的宿卫分化成两派,一派是保皇派,人数只有一万人,另一派是李氏多年拉拢下的三万多人,他们联合早已准备好的三川之军里应外合包围了京城。
由于被李氏拉拢的三万多人其实大多数是为了拥立太子,让黄辕下位,在黄翎手下董献的操纵下又与三川军队发生冲突,一场混战过后,除了中谋县的一万宿卫势力尚存外,其余几方兵力都损失惨重。
就在黄翎认为可以调动城中一万宿卫出击时,治南郡王黄昀麾下的四万人突然杀到,将京城局势掌控其中,李氏一派的总代理人李冼被杀,三川军队作鸟兽散,宿卫被黄昀收编,中谋县令李乘与宿卫也都投靠了黄昀。
黄翎万万没想到黄昀才是最终赢家,当黄昀告诉他自己其实知道当年在巡视时,黄翎给自己下的毒,以及他的夫人为了让自己喝下甘愿陪喝的事情,让黄翎大惊失色,正在这时,皇帝黄辕在忧郁之下病逝,黄翎夫人也在第二天去世。
正当他陷入巨大痛苦之中时,侍中任骏竟然打开城门放黄昀军队进城,大概是想明白之后,黄翎给黄默留下一份遗书,将事情大概写在上面后,让自己心腹庞佩与董献乔装出城,带着信件来到了定济郡。
八月中旬,黄昀宣告天下,原太子黄翎勾结赤毛族,连结有异心的平川王阴谋篡位,幸而有父皇慧眼如炬,提前与自己道出虚实,提前布置好一切,并且留下圣旨,由黄昀继承皇位。
现在黄翎畏罪自尽于东宫,国不可一日无君,黄昀将于八月二十三日登基,并下诏让诸位皇子回归朝廷,重新册封。
当黄默看着黄翎的遗书与黄昀的所谓“诏书”后,立时有了决断,在与众人商议后,决定联络诸位皇室兄弟与有识之士,共同讨伐黄昀。
九月底,黄昀以七皇子母妃相逼,令黄倜回归京城,通过威逼利诱让黄倜交出浮州的兵权,同时也安抚南方各路观望藩镇,令他们各司其职,不用担心会被新皇清理云云。
好在黄默与六皇子黄迢联络后,获得对方的支持,加上黄刻也站在黄默这一边,刘幡替黄默写了讨黄昀檄文后,几人联名署名,与黄昀彻底决裂。
黄昀对珉州与晋州州使承诺,只要他们能够消灭黄默与黄迢,册封他们为异姓王,世世代代传承,如果这么做晋州与珉州今后名义上归朝廷,实际上则成为独立的王国。
此事引起朝臣诸多不满,许多对黄昀上位的合法性有质疑的朝臣纷纷暗中投靠黄默,黄昀为了让京师稳固,对朝臣进行了大清洗,一时之间血流成河,人头滚滚,更是让朝臣对其失望。
十月份,晋州与珉州联军对黄默的定济郡再一次发动猛攻,并且隔绝了定济郡与蓟州的联系,晋州州使孙文多联合与其关系较好的胡狼族对晋州边塞的黄迢部发动进攻,令其无法救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