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冰冷刺骨,凛冽的风似乎想要阻挡住人们归家的脚步,但丝毫无法削弱那些远归之人心中汹涌澎湃的思念之情。
林暖上辈子的时候,始终难以理解为什么那形形色色的人们无论如何都一定要赶回家去过年。那时的她,无论是读书还是后来参加工作,一直都留在省内,工作地点也在老家,因此她从未亲身经历过春的运艰难。
然而此时此刻,她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看着身边的老父亲父亲,父亲总是对她说自己是他的根,有她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但实际上,那座五井村中的宅院所赋予他的深深归属感,又岂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呢?甚至连她自己,都会时不时地怀念起五井村中那个充满记忆的房子。
冬月廿一,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广丰县,刚一进城,他们就感受到了这座县城的热闹与繁华。
林暖才想起昨日便是那广丰县大集最后一日,此时大集留下的商客还未散去,街道两边多了许多商铺和摊位,商客们有的步履匆匆,有的还在与店主讨价还价。
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广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一个好的县首真的能给一个地方带来机遇,尤其是这个百废待兴的时代。
看那行走的路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那般真切。一个地方的变化,就如同一场华丽的交响乐,最先奏响的是商业流通的激昂旋律,而后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和谐乐章。只有当老百姓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这仁政的华章,才算是拉开了序幕。
县令于大人得知他们的到来,热情地将众人迎进县衙内,摆下丰盛的宴席,并竭力邀请卢氏众人在广丰县内修整,以尽地主之谊。
卢辉表示同意,索性已至广丰,只需五六日便可到达逐州,早听得卢义说行路难,八月那次行了一月,没想到这次又行了这么久,这鬼天气哦,不是南方风大雨大,就是过了江的北方风雪阻人。
在席间,于县令与众人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当他的目光落在林暖和林二虎身上时,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原来,早在担任主簿之时,于县令就曾听闻过五井村豆腐坊,对于那个做出美味豆腐的小农女也是有所耳闻的。只是一直未曾有缘得见,此次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见。
只见林暖身穿一件厚实的皮毛大袄,毛茸茸的领口衬得她的小脸越发娇俏可爱。她的发髻虽然梳得简单,却有一只精致的玉簪斜插其中,恰到好处地点缀出几分高雅之气。她的眉目清秀如画,尤其是那双微微抬起的杏眼,灵动有神,仿佛会说话一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全然不似一般的农女那般拘谨羞涩。
坐在林暖身旁的林二虎,则显得沉稳许多。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面容略显沧桑,但他依然能够挺直身姿,似乎毫不畏惧与在座的官场人士共同赴宴,这位便是传闻中招了陈行宁为赘婿的农夫了。
而那些十四五岁的少年们,虽然因行路而略显疲态,但他们的眼神中却无所畏惧,没有局促不安。在越州,他们曾数次与祝长青和卢光一起吃饭闲聊,在他们有限的认知里,县令估计也就和祝长青那般和善吧,所以觉得每个县令应该也差不多。
林暖要是知道他们这么想,估计会非常想说一句,兄弟们你们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宴后,林暖等人便辞别众人回了上元镇。
上元镇豆腐坊还没有年底歇业,过了午时时间,大食堂的门却没关,豆腐坊很忙碌。豆腐坊上空升腾着热气,这是一直在熬煮豆浆的标志。
豆腐坊门口已经排了一小队买豆腐的人,每个人都挎着篮子,三三两两交谈着说着话,然后随着队伍慢慢移动,有时候会对那些挑了一担豆腐出来的人蹙眉问出咋买这么多,还有没有之类的话。
豆腐坊很有心的在大门前面,用茅草扎了两排草围用以阻挡寒风。
林暖恶趣味上来,带着众人排在了队伍最后面,排最后的大娘看他们一行人穿着皮毛大袄,还牵着大马拖着板车,警惕地往前挪了挪,往前面那人靠了靠,但林暖是你挪我也挪的“社牛”啊。
她上前走到大娘身边,问道“大娘,怎么这么多人排队买豆腐啊,得排到啥时去啊?”说着还踮脚往前看了看。
大娘听着这戴着帽子、全身毛绒绒的、只露一双眼睛的人发出声音,才发现这还是个姑娘,瞬间心坦了不少,说道“唉,姑娘,这不要过年了,你看那豆腐干啊、油豆泡啊都是待客的好菜,豆腐坊前些日子发公告说开到廿五就得歇业,下次开业得初五了,这不得多买些!”
然后看看林暖一群人,又说道“我们都排了好一会队了,这天太冷了,幸好穿的厚实,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排到,你们都要买啊,这么多人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