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子扬成为乡侯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清河乡。

清河乡总共也才两百来户人家,加上赵子扬接收的几十户难民也不到三百户。食邑三百户,相当于整个清河乡的税收都该归赵子扬。

但赵子扬随即也做了个决定,自己刚被封为乡侯,总得发点福利。所以,赵子扬免除了清河乡所有人的赋税,自己种多少粮食自己就得多少粮食。古代粮食本来产量就低,赵子扬不想再剥削他们。

此消息一出,整个清河乡都沸腾了,四面八方的乡民都跑来十八里庄,非得要亲自给赵子扬磕头致谢。

赵子扬的家被热情的乡民围得水泄不通,最后没办法,赵子扬只得让护卫队把乡民们请回去。

“乡亲们都回去吧!”赵子扬被护卫队保护着,他站在一张桌子上,对乡民们大声说道:“都回家,好好过日子吧!”

在几番劝说下,乡民们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赵子扬的家。最后赵子扬在自家院门外的围栏边,发现了乡民们自发留下的一些礼物:鸡蛋,活鸡活鸭。这些应该都是乡民们觉得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东西了。

赵子扬看着乡民们留下的这些东西,心里感慨万分。他们都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但却是最淳朴,憨厚的一类人。他们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只想安稳过一点好日子。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赵子扬在清河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他现在已经没了任何的顾虑,有钱,又有地位,不再担心有人会来招惹他。

赵子扬的发展重点主要还是在十八里庄,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农业。赵子扬给有田的每户人家都发了一头牛,还有一副曲辕犁,让他们保障粮食的生产。

没田的人家,一部分在赵子扬之前买的那片荒山上种茶叶,种桑麻。一部分进入赵子扬的作坊上班。剩下的在家里种种菜,搞搞养殖。而这些钱都由赵子扬出。

赵子扬首先重视农业,一方面是关系到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赵子扬也为了方便自己想吃什么都能吃得到。

而且,赵子扬在城里开了一家酒楼,这些农产品还可以供给城里。赵子扬为了开这家酒楼,专门培养了几个有做菜天赋,信得过的村民。把自己会的烹饪方法教给他们,虽然自己会做的菜也不多,但在这个时代也够用了。赵子扬教会这几个厨师基本的烹饪技巧,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琢磨。

手工业方面。现在在赵子扬房屋后面的那一片河坝,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区。陶瓷,纺布,印染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赵子扬还在着手准备建一个肥皂作坊和一个酿酒作坊。

而且,现在赵子扬已经有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生产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也经常带领着工人钻研一些新的生产工艺。自己虽然有许多后世的见识,但好多东西他也只知道一个大概原理,具体的做法还得实验。

目前他就在和工人们钻研风箱的制作方法和烧制琉璃的工艺。

前不久赵子扬和几个木匠琢磨出了新的飞梭织布机,而且是用水力带动的。

他先带人把河边一处浅滩给围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堰塘。堰塘平时蓄满水,只开几个口子放水,堰塘四周围得很高,所以水的落差比较大,产生的动力足以带动几个水轮机。这样驱动织布机,织布的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商业方面,除了在县城新开的酒楼,赵子扬已经把商行的业务开展到了周边几个县城和旌阳府了。鉴于后世的经验,赵子扬知道,一个人不能把一条产业链的钱全部挣完了,那样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

所以,赵子扬联合各县城,州府的商行和游商,给他们提供货源。分销就让别人去做,自己掌握生产和核心技术就行。他也模仿后世搞了一些加盟店,让别人也能挣钱。这样不仅把市场搞活了,对手也少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