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文官。

都督,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武官。

两个职位都是重中之重,封疆大吏,地方上的土皇帝。

在大唐,属于天老大,皇上老二,我老三。

所以,每个当上刺史的官员都必须进京面见皇上。

两人这次进京也是为了面见皇上,一般的流程就是先去长安的驿站休息。

一般像这些地方上的官员进京,如果在长安没地方住,都是在驿站住。

然后会由驿站的官员把他们的信息上报到尚书省,左仆射那里。

现在左仆射空着,是左丞房玄龄代替。

之后房玄龄会让礼部官员去一趟,说说见皇帝的礼仪。

但因为这次被罢免的官员多达百人,所以这些进京的新刺史们也是多达百人。

房玄龄只好选个时间再让礼部官员统一去说明了。

在体制内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潜规则。

在你当上官后,第一件事,是拿着礼物去拜“恩师”。

谁是你科举的“主考官”,谁推举你当的官,谁给你当官的机会。

今后,你就和这个“恩师”荣辱与共。

拜完“恩师”,还要拜“同年”,就是和你一起考进官场的“同考们”。

这就意味着,你们以后是一派的,出了事可以想办法。

这些看似是科举的事情,但自古就这样,没科举之前都这样。

商鞅在去秦国之前,是叫卫鞅,卫国出生的人。

但他在去了魏国,在当时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门下当了一个门客,后来当了小吏,也依然叫公叔座,老师。

一个新人想快速融入官场,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防止你刚进官场没人提携。

一声“恩师”,可以省去别人几年的献媚。

那么,这百人的新晋刺史的“恩师”,就是蜀王。

是蜀王说,让这些别驾接替前任刺史的位置。

是李恪给了他们机会,所以这些刺史应该拿着礼物去蜀王府拜一拜的。

可李恪的名声不好,而且才九岁,让这些三四十岁的人,叫九岁的孩子恩师,他们光想想都张不开来嘴。

但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这样的人,也有人打听到蜀王和太子关系不错,未来前途无量。

为了未来自己和自己孩子的仕途,舔着脸叫两声恩师,这也不算什么。

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呢,我们这算什么。

但当这些人拿着礼物去蜀王府,得到的结果是蜀王不在,而且不知道去哪里了。

这些人没办法,只好把礼物交给那个蜀王府的女司马,自己回来了。

今天,薛世良和牛芳裕两人走在朱雀大街上,没走多久,就看到前面人群围成一圈。

两人挤不进去,但在外围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吴王和蜀王的争斗,两人看到这幕,心里还想着,大唐的皇子和隋朝的皇子一个样。

隋文帝时期,太子和杨坚就是这样经常争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