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易问陶珪:“请问陶尚书,大楚开国时,人口几何?如今几何?”
这是陶珪的专业领域。
他张口就答:“本朝初年有三百二十多万户,如今超过八百万户。”
宁易点头:“不错,八十年翻了一倍还多,算得上国泰民安。”
大殿上的君臣都与有荣焉。
宁易又问:“那田地了?”
陶珪犹豫了一会儿才说:“开国时约有七百五十多万顷,至于如今嘛……”
如今谁也不知道。
大量的土地隐匿于士绅手里。
乾元帝之前的泰宁帝,搞过一次人口普查和土地普查。
人口普查还算顺利,但土地普查最后却不了了之。
因为官员士绅不配合,到处都是瞒报漏报。
连泰宁帝自己都觉得,这样统计上来的数据完全没有意义,便草草了之。
宁易替陶珪说下去:
“如今肯定是比开国时要多,但多出一倍应该不至于。
而且,汤相告诉过我,从三十年前起,田税就没有再增长过。
这说明,大楚的可耕种土地,在三十年前就停止了增长。
至少朝廷在册的耕地没有了增长。
汤相,我说得对不对?”
汤铭贤只能点头。
宁易又说:
“在一个王朝的初期,往往君臣一心,励精图治,
这会换来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繁衍生息,人口大增。
但请注意,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随人口一起无限增长。
而且随着王朝的承平日久,土地会慢慢向少数人手里集中。”
他对着殿上的文武百官和皇帝,发出了灵魂一问:“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问题并不难,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答案,但没人敢说出来。
宁易替他们说出来:
“这意味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
他们饥不果腹,居无定所,成为王朝的不安定因素。
当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一如前朝的河北暴乱、前前朝的红巾之乱。”
皇帝脸色苍白:“太保是说,我大楚也会像前朝一样……一样灭亡?”
多新鲜呐!
你还真以为会江山永固,大楚永存?
宁易大声道:“没错!王朝更替,治乱循环,这是无法避免的宿命。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将来依然会发生。”
这种绝望的前景,似乎把年轻的皇帝吓坏了。
刘尚奇跳出来反驳宁易:“宁太保莫要危言耸听。我大楚圣君在上,众正盈朝,只要轻徭薄赋,体恤百姓,必定不会重蹈前朝覆辙。”
肤浅,太肤浅了!
但皇帝备受鼓舞。
他拍着龙椅的扶手大声叫好:“刘相说得对,我们君臣一心,必能打破这治乱循环。对了,朕要彻查隐田,谁要敢瞒报或对百姓巧取豪夺,朕绝不姑息。这事就劳烦太保了,朕只信得过你。”
他一边说,一边看着下面的群臣,眼光冷飕飕的。
皇帝看着大臣,大臣们都看着宁易,眼光也是冷飕飕的。
宁易连忙说:“陛下,您这想法,以前的君王也有过。您这方法,以前的君王也试过,但并没有什么用。”
“怎么会没用呢?太保不用怕,放手去做,朕给你撑腰。哪怕满朝文武与朕为敌,也胜过天下百姓视朕为仇雠。”
这话说得太重了。
汤铭贤领头,除了宁易,所有人哗啦哗啦全跪下了。
“陛下息怒!”
“臣等忠心耿耿,绝无异心!”
“臣这就回去散尽家财,将田地全部赠于百姓!”
宁易也连忙劝阻:“陛下何出此言?他们可是大楚层层选拔出来的,最有能力最忠心的一批人。您要换了他们,情况只会更糟”
皇帝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过了,连忙找补:“诸位爱卿请起!朕刚才急不择言,众卿莫怪!”
有了皇帝这个台阶,百官纷纷起身。
大家看向宁易的眼神都柔和了一些。
人家刚才说了,自己是大楚最有能力的一批人。
这评价不低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