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头老姑婆附在张翠兰耳边,悄声说:“你家这个老大,小小年纪有一遭大劫,过不去,这辈子就了了……就叫“安”,一辈子平平安安才好。”
“老二……心思过于聪明活泛,日后你得注意孩子的想法……叫一个“清”,让她立身清正,头脑清明,莫走歪路……”
“老三六亲缘浅,命不好,你不要害怕,老四能……咳咳咳………”
老姑婆骤然发出一声咳嗽,连咳好几声,几乎要咳出血,半晌才缓过来,接着说:“……有人能压住老三的命。”
“名字,我取不了。你回头买本字典,让剩下那两个孩子自己翻,指中哪个就是哪个。”
张翠兰将这些话牢牢记住,又有些紧张地问:“梅花她的大劫,就没有避开的法子吗?”
老姑婆摇头,说:“翠兰,回去吧,你记住,命是越算越薄的。你家现在有了个……今后必然能平平安安。不要想太多。”
张翠兰只好带着几个孩子和新出炉的名字回家。
桃桃还好,其他姐妹三个是已经上了户口的,还得挑个日子去把名字改了。
宋华安、宋华清……嘿,要不说老姑婆有能耐呢,她张翠兰一辈子都取不出这样文绉绉的名儿。
张翠兰心里琢磨着,得让吴英跑一趟给孩子改名儿。
跨进门槛。她吩咐一句:“梅花,你去拿两个鸡蛋,给你们姐妹四个冲两碗蛋花儿喝了,今天以后你们就有大名……兰花和桃花的名儿得等几天。”
梅花今年也就十岁。
但她小小年纪已吃过很多苦,也早早懂了事,做饭扫地洗衣服,家里的活儿没她不上手的。
张翠兰又叫了两声老头子。
不在家。
十有八九是在地里。
现在是1962年3月中。
为了提高农民积极性,恢复农业生产。
红旗公社去年后半年开始施行“三自一包”的农业策略。
三自是自留地、自由交易和自负盈亏。一包是包产到户。
自从包产到户开始以后,前山沟村仅剩的懒汉也都没了,大家全勒紧裤腰带干活,毕竟那都是自己家的地,种出来都是自己的。
宋老头也很积极。因为不仅要照顾老两口分的地,还得顾着大儿子家的。现在还没播种,他这是去地里刨野草根、清理红薯蔓子。
张翠兰便转身去了大儿媳妇房里,叫道:“吴英,我给孩子求了几个……吴英?”
房里空空如也。
张翠兰没放在心上,还当她是出门透透气,在屋里闷了一个月,肯定不好受。
一直等到孩子们吃完蛋花汤,她把屋子里里外外收拾一遍,就连宋老头都扛着锄头回来了,还是不见吴英的人。
张翠兰一拍大腿:“坏了!她该不会是寻死去了吧?”
“不能吧?!”
宋老头“蹭”地一下站起来。
“咋不可能。”张翠兰急急忙忙往外跑:“吴英和樟树感情那么好,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一个月坐月子也总不见说话……走走走。快走!”
“你脚程快,先去樟树落山的地方找!”
“梅花,留在家里看好妹妹……”
张翠兰自己则把邻居两户的门都敲开,说自己家儿媳妇丢了。
这会儿天近傍晚,前山沟村不过几分钟就聚集了一批村民。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