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一行人在赶在九月二十日回到燕京.
一个月过去燕京仿佛没变但却又有些不同.
首先是皇四子秦翊康被封诚王,年底将迎娶王妃同时纳一名侧妃,并于明年开春后前往封地湖南宝庆府就藩.宣平帝一点也不想多留儿子在身旁,这彻底切断其生母庄嫔与母族的任何妄想.
宣平帝的后宫多了三名,其一是属国高丽宗室王氏封丽嫔,其一是福建都指挥使兼福建水师总兵俞大善之女俞氏封昭仪,最后是出身寿州名门欧阳氏榆林卫指挥使欧阳镇之姪女封美人.这三人除了填补先前因火药爆炸而丧命的淑妃德嫔并增添皇室血脉外,更是为了拉拢这些后宫的母家以表圣恩.
说到皇室血脉,进宫两年多的黄昭仪首次有了身孕,不止宣平帝开心,皇后蔚筠也吩咐御医好好照料,这也是看在黄昭仪的母家与英国公蔚家有姻亲关系的份上.
最后是胡贵妃又生病了.
先前胡贵妃是心病难医,故三不五时发病众人也见怪不怪,但此次约莫是端王颜面尽失地被赶到封地安陆还不能进宫拜别导致心病加重,竟真一度危急.蔚筠对胡贵妃的生死一点也不在意,但她身为皇后掌六宫甚至得顾虑胡贵妃的大兄崇远侯胡威颜面这才派贤妃去永寿宫好好探视.
对自个儿身子有数的胡贵妃虚弱地请贤妃向皇后请求让胡家人进宫探视.
蔚筠听贤妃转述后没多想地答应.
胡贵妃唯一的同母胞妹随夫至泉州就任不在燕京,进宫探望的两人一是其庶姊胡氏另一是庶兄之夫人罗氏.两人见识不多又长年只知后院之事,见胡贵妃身形消瘦双眼无神便有些著急,担心胡贵妃一去就少了一半靠山,于是说话不经脑子胡乱安慰起来.
"贵妃娘娘,您得好好养著自个儿的身子啊.端王殿下毕竟在陛下膝下承欢多年,虽然前去封地就藩,但等陛下五十大寿一个思念,说不准就会让端王殿下回经探望."
"正是啊,没错.况且陛下只有端王世子一个皇长孙,都说抱孙不抱子,这长孙必是陛下心头好,再隔几个月就是皇长孙周岁,到时您再美言几句,料不准陛下就会让端王携皇长孙进京了.所以您得好起来才不会让端王殿下伤心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句,说的让病中的胡贵妃编织出一个美梦,有了盼望病情竟真慢慢好转.
但胡氏和罗氏之言分别传进宣平帝和皇后蔚筠的耳里.
蔚筠一笑置之,只觉果真是同样货色才会相聚.
而宣平帝可就想更多.难道胡家真有捧端王夺嫡之意?
胡贵妃与崇远侯胡威之父生了不少子女,但真正有出息的只有胡威和其庶弟兼副将胡任两人.胡威掌辽东都司,负责监管兀良哈和金人,其重要性只低于大同与宣府.
宣平帝与胡威虽有伯乐之遇,但人心隔肚皮,随著权力与日俱增初心不知是否依旧?
这里得提及大齐爵位与世祖起兵.
先说大齐爵位,大齐分开国爵位与一般爵位.开国爵位是太祖统一九州后所封,有国公侯爵与伯爵三种.开国国公共有五位[安定镇平卫]乃世袭罔替,开国侯与开国伯则是传五代后若无功绩除爵.一般爵位只有侯爵与伯爵,只能传三代.太祖明定后世不封国公,但世祖登基后将安国公满门抄斩定国公除爵,感念国公过少又加封蔚谦之为英国公,但这英国公爵位只能传五代,并不若开国国公世袭罔替,幸好蔚家得宣平帝倚重又是秦翊衡外祖家应可再得圣恩续封三代.由此也可知当初靖远侯萧焕被封世袭罔替是多大的殊荣.
再说世祖起兵.
世祖与章明太子为同母兄弟皆出自太祖元配圣慈皇后,两人骁勇善战替太祖打下不少江山.世祖小章明太子五岁,打小就很尊敬兄长,对兄长被封为太子一点不甘也没有.太祖统一九州后,庶长子封晋王守晋北大同一带,嫡出皇次子封太子,嫡出皇三子封燕王(后来的世祖)守河北宣府带,其余诸子各有封地.唯一可惜的是,圣慈皇后在太祖统一全国前就病逝,统一后为了有皇后母仪天下太祖另娶孝慈皇后,生有嫡子皇九子.
原本看似完善的安排却因章明太子染疫猝死而有巨变.
章明太子死后只留下一四岁幼子,在几经考量后太祖竟封幼孙为皇太孙任储君而非让燕王担任太子.此决定众说纷纭,有一说是身为皇太孙外祖的安国公与燕王交恶,除了让孙女禧嫔蓝氏吹枕边风外,还买通太祖身旁贴身太监不断让太祖听到燕王自负想夺嫡之心,这才使燕王失了帝心.总之,立皇太孙应是太祖自认身强体壮可以活到将皇太孙培养成人那日.
但天不从人愿,在皇太孙十二岁时太祖驾崩,皇太孙赶忙登基(即为惠宗)外祖安国公一举成为最大权臣掌管朝政.安国公虽成为首脑却对外头的藩王与内部的百官多有防备,于是他大力提拔自己的党羽,尤其是女婿景安伯更是直接任命为吏部尚书掌百官任命之权.
控制好内部后,安国公与景安伯便将目光放到藩王身上,他们打算削藩.
先是找了理由将比较弱小的越王岷王或降爵为郡王或贬为庶人,这让年龄最大的晋王十分气愤,大骂安国公与景安伯是奸臣挑拨宗室.景安伯派了一位使者前去大同责问晋王,没想到景安伯安插心腹对使者下毒,待使者暴毙后再以谋杀朝廷使者之名降罪晋王,逼得晋王不得不南下应天府替自己自白自清.结果晋王小看景安伯,没多久晋王就在应天府因[急症]暴毙.晋王世子大怒为替父亲讨公道而起兵,此举正中安国公下怀,被埋伏多时的朝廷联军困杀而亡,晋王一脉因而断绝.
燕王看在眼里十分心急明白接下来就是自己却无计可施.
这时孝慈皇太后意外出面,毕竟自己的亲生儿子吴王年纪虽小尚未前往封地但也是名藩王,安国公与景安伯这样心狠手辣,总有一天这把刀就会落在吴王头上.孝慈皇太后痛批安国公与景安伯莽撞不仁,未调查清楚就将谋杀朝廷使之罪扣在晋王头上这才间接导致晋王世子谋反.
惠宗因皇祖母发话不得不惩处二人,虽无关痛痒,却让二人怀恨在心.
没过多久,孝慈皇太后就[卒中]卧病在床不能言语.
燕王大喜,以质问孝慈皇太后无故发病与清君侧之名起兵.原本燕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但在商丘峄县一带被守将徐盛王平之牢牢挡住无法再向前.且惠宗在安国公与景安伯指导下亲自书写一道檄文痛批燕王为乱臣贼子起兵不过是为了争夺皇位.
战事原本陷入胶著,却突然迎来转机:吴王在镇国公掩护下私自出城投奔燕王.
十来岁的吴王入燕军军营见燕王后哭诉孝慈皇太后是被人毒害才卧病.
燕王一听喜出望外,让吴王亲自书写一文痛斥惠宗听信奸臣谋害嫡祖母.此文一出确实引起文武百官怀疑,孝慈皇太后不过三十多岁怎会无缘无故卒中.这时金陵城里也传出晋王当初是被下毒谋害并非什么急症,安国公与景安伯因此开始被百官质疑.两人花了大把力气以铁腕将异议者纷纷下狱才勉强压下金陵城里的声音.
镇国公见状大失所望,也擅自逃出领家将投奔燕王.
镇国公本就武艺高强,又有威望,加入燕军可说是如虎添翼.且镇国公与徐盛是多年好友,经一次密谈后徐盛改变心意倒戈,这让燕军如利刀切豆腐一路畅通无阻地占领滁州扬州庐州等地与金陵城隔江对峙.
燕王不能说自己想篡位,只是不断派使者至应天府宣称此次起兵是为了清君侧,只要交安国公和景安伯等奸佞就会退兵.
虽是借口但惠宗信了.
近年惠宗渐长却发现自己的皇权被安国公与景安伯牢牢把持,两人甚至连自己的后宫都要干涉,从皇后到昭仪无一不与两人有关.何不借此机会扳倒二人,自己是太祖钦定皇帝,燕王若敢动自己就是谋反人人得而诛之.
惠宗本打算将安国公与景安伯召进皇宫在让心腹侍卫压制两人,却没想到他比自己料想的还要魁儡.那些心腹根本是对方的人,惠宗反被捆绑以疯癫名义软禁在省躬殿,后惠宗被景安伯灌药真的变成疯癫之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