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萧焕被宣平帝召见慰勉一番后便得启程返回大同,但和乐郡主不愿与他同行.

"大兄,我想在京城替爹娘诵经祈福."和乐郡主对新任寿王秦翊礼这般请求.

"你在大同也是一样,别忘了你已经出嫁."

"可是我思念爹娘阿,大同没有半点让我可怀念的景物."和乐郡主说著说著便哭出声.

秦翊礼对小妹没辄只能同萧焕商量.

没想到萧焕也没拒绝"孺慕之情难以断绝,就让郡主安心在寿王府祈福,待一段时日再返回大同即可."

秦翊礼见萧焕如此好商量便拍拍他的背说两三句无关痛痒的话后再也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萧焕一上马便收起温顺的表情,怀著不满与不悦拉起缰绳双脚夹紧马腹只想尽速离开这个让他恶心的宅邸.

萧焕在出广安门后一度踟蹰了一会儿,他想著是否该再见梅映雪一面?

最后想起梅映雪那无情的背影只能苦涩地放弃.

八月一来秦翊衡简直忙得不能安歇.先是初一战胜鞑靼周年宣平帝特地率百官祭天并告慰英灵,再来就是顺天府与各地的乡试,幸好没出大事顺利点选众望所归的有才之人为举人并得资格参加明年的春闱.乡试结束,紧接著是刑部的律吏考试,虽由刑部尚书韦匡坐镇,但秦翊衡身为共同策划制定者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考完后还有分配到两省试办的流程,简而言之,一直忙到中秋前两日才得空闲.

宣平帝挺满意太子的功劳,亲自问秦翊衡可有心想之物.

秦翊衡不犹豫地开口"儿臣想告假几日前去看海散心."

宣平帝以为是秦翊衡自小在寺院长大未见过海才有这心愿,于是当场允诺.但他不知的是这心愿不是秦翊衡的而是来自梅映雪.

先前秦翊衡反省自己送出八宝金镯确实鲁莽,想弥补却又担心犯下类似错误,便私下询问王承志是否知道梅映雪有无未实现的心愿.

"梅姐想去看海."王承志想了想后回答.

半年随秦翊衡去巡视河堤时未曾离开大同的三人对宽广的河面感到吃惊,结果旁人笑道"大惊小怪,等你们看到海不就阖不上嘴."

后三人闲聊一致决定有机会定要去见识看看什么叫海.

虽然宣平帝立即答应但也遇到问题,该以什么名义外出.若是白龙鱼服反而更糟,单纯游玩又会被御史批评,最后决定让太子以巡视泰山祭祀孔庙等理由出巡.明年是大齐建国八十周年,太祖统一全国后曾登泰山封禅,宣平帝想效法太祖故早一年先派太子巡视也是合情合理.

不过除了宣平帝外其他人对封禅一点兴趣也没有,只心系出门游玩.

为了要赶在八月二十七前抵达曲阜,一行人得在中秋前一日启程.

"祭祀孔圣人不是早就订好日子指派好人,怎么会突然改成太子去祭祀?"林氏边帮梅映雪收拾行李边碎念.

梅映雪总不能回因为要出门游玩找出来的理由,只能模糊其词.

担心礼部那些文官承受不住这等程度的赶路,宣平帝便决定让前往应天府担任乡试主考官的礼部侍郎殷仲舒于返京途中改往曲阜陪同祭孔.

事出突然但殷仲舒一点也不会不满反而是认为被宣平帝重视而沾沾自喜.

祭孔访孔林孔府过程就不再赘述,过后秦翊衡与殷仲舒分道扬镳往沂州审视河道.

期间秦翊衡随口询问青州知府此地离黄海有多远.

"启禀殿下,往东南至日照约有二百三十里."

"恩...日照,可是那遽闻姜太公钓鱼处?"秦翊衡明知故问.

"殿下博学多闻,确实在此地,名为太公台."

"百闻不如一见,孤倒是想访古亲游."

秦翊衡一开口青州知府当然是安排妥当只为讨太子欢心.

梅映雪三人真如他人所料,看到那宽广无垠的海面后便目瞪口呆.

一望无际的海面闪著粼粼的波光,不远处还有几艘渔船在海面上捕鱼,吐纳的是潮湿略带鱼腥味的气息,头顶上飞翔的是噶噶海上鸥鸟,对梅映雪来说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他们怎么敢到离岸那么远的海上捕鱼?"王承志看著渔船惊叹.

日照知县微笑道"那些渔家水性甚好,多半都是凫水好手."

梅映雪见那潮来潮往的海波不断拍打沙岸不免好奇,甚至心生想触碰的欲望.但她身为指挥使怎能做出有失颜面的举动,只能作罢.

不过这目不转睛的神情全被秦翊衡看尽眼里.

由于是临时行程离莒州或驿站皆不近,最后一行人便住在日照城县衙内院.

该县于大齐境内并非属富县,县衙内院陈旧竟与普通驿站相去不远,这让知县雷文定有些汗颜.

"不过是一晚,雷知县勿担忧."秦翊衡道.

雷文定以为是太子生性仁善安慰自己才说出此话,殊不知太子整个心思都被接下来的事占满,一点也不在意四周环境.

打发走雷文定后,秦翊衡单独留梅映雪下来说话.

"明日我们去海边看日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