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派别

邵平加入了廷尉府。

本来他想要自己为政处事,但是儒家那些人一个个也都感觉的出,光靠一个邵平,根本不能让儒家的人团结起来,也根本不能让如今如日中天的墨家败下阵来。

要想让儒家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保全儒家的实力,就得取得皇帝的信任。

邵平虽然做了大夫,可是说到底还是地位不高,而且他似乎是因为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才被赶出来的。

从内官到廷尉府主要骨干,可以有很多原因,可以说是因为信任被委派去其他地方,也可以说是因为不被信任,但是又怕投靠他人,出卖了皇帝的机密,所以才被安排来廷尉府。

毕竟廷尉府里,法家弟子千千万万。有你儒家什么事。

秦国非墨家,即法家。

儒家固然为大宗,在秦国那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啊,无处扎根落脚啊。

邵平去到廷尉府没过几天也感觉出来了,他自己在廷尉府就像个异类。

大家张口闭口都是根据律法第几条来说,动辄就是这个案件如果这么判定的话,会给天下带来什么影响。

皇帝曾经在当太子的时候,给沿海边关地带沿途普法,审理案件,这个事情对天下人来说影响很大。

一度影响了秦国的法律文书制定,乃至其他的法律案件判定。

法是一把利剑,剑用得好,就是护身符,就是降魔咒,就是金刚杵;可是用的不好,就是害人的毒药,伤人伤己。

秦二世对秦法改造影响最大的就是让法家断案时考量道德,考量影响,而不是单纯地按照法律文书上的注释条文去解决问题,不让大家混日子。

判错了案子,造成了社会上的恶劣影响,那是要给予严惩的。

变相得来说,就是调整现行秦法僵硬苛刻的问题,给民众松口气,别压得太狠、压得太死了。

只有法治好起来,底层民众的公平得到保障,这样才能把基层治理的权力从那些贵族遗老、地主豪绅里抢回来。

只有让官府成为民众的依靠,民众才会信任秦国的统治者。

秦国法治的风气,从萧何担任廷尉开始就在转变了。

一是法家贵族弟子响应恒阳太子,他们想要夺取权力,成为大秦帝国未来的掌舵者。

二是萧何上任,他反对滥用法律,坚持断案是为了解决纠纷,是为了彰显公平,如果断案就是为了断案,那不如不断案,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者一结合,情况立刻发生了转变。

所以这些年秦国法治的风气好起来了,因为有一些人提前站起来了,他们想做人,不想再当工具了。

邵平来到廷尉府的时候,正逢秦法变革。

一旦变革,就牵扯政治权力的斗争。

权力的斗争,所有人都以为权力是个高大上的东西,只在朝堂上发生,其实权力的斗争充斥在一切有人的角落。

家庭里,夫妻两个一定有一个是掌权的一方,另一个是臣服者。很少有夫妻做到相敬如宾,这真的很难,对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家庭资产,性格秉性要求方方面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