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的模式大抵上有两种。一种是关键词。一种是思维链。其实都差不多,还算不上真正的智能生命。
使用AI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大数据,比如我们想要总结诗仙·李太白的生平、成就、典故、评价、亲属、作品、争议、纪念、史料、形象……等等。
古人是查阅书籍,我们多了个搜索引擎。把这一切查清楚,摆出来,最后再对比和验证真伪,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无法估计。甚至搞得一团乱麻的同时,还不够全面。
不过AI不同,它可以一下子查出来李白的全部资料,如果资料库内有的话。它还会归档整理好,条理清晰。
这是查和找。因为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太大,而且词条太多,内容杂乱无章。乱花渐欲迷人眼,啥玩意都有。加上高压、不稳定、焦虑……导致没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不是静下心明晰人生和肆意想象,而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迷茫。
信息茧房咱先不提。最重要的是,网络上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教人机械,教人化妆,还有历史、社会现象、金融、腐败、歌曲、农与商、科幻、纺织、传统文化、搞笑、飞牌、健身……每天接触事物都不重样的。
看似什么都懂一点,实则片段和无序。不是不够深入,而是没法归为『有用』和『无用』。因为有的是喜好,有的是兴趣,有的是捧个场,有的是想学习,有的是填充库存。
总有人这样说:年轻人,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或者是:多学点,你以后就少累点。
这话没法反驳啊,兄弟姐妹和家人们。都快说成真理了。
不过咱们的脑容量真的有限啊。经过许多年的验证,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人类是有极限的。所以,我不做……咳咳,要有取舍。
无论什么知识,如果长时间不用,大抵会淡忘的。一边学着,一边忘着,到底什么才是个头啊。除非超忆症患者,人类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才。
无用信息中夹杂着有用信息,混合不清。有用信息又混杂一体,不可能专门搞个栏目去归类。因为累,无趣,如果不夹杂着其他消遣视频,谁能看下去。咱都是刷到了,才会看一下。
某种意义上,那些有用信息甚至比无用信息更加浪费一个人的时间。因为大部分知识,可能永远也用不上。
咱们花了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的时间,仔细研究了某个事物。然后呢?无人分享,无处可用!再过几天,或者一个月,还有痕迹吗?奶奶滴,没了!忘了!相当于白学,焯。
这么看来,无论有用,还是无用。其实都没意义?当然有的,增长见识,提升视野,防止被骗。除此之外,日常生活和工作上能经常用到的,自然是有用的。
信息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吸人眼球,但也越来越无效。当今,有效、快速、有趣、易记忆、能使用的信息,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
专精于一道,其它则了解即可。这样才是正确打开方式。人类没有精力去博学多才。所以,选择大于努力。网络信息中,看似选择极多,实则没得选。
一个是自我,一个是自信,一个是追求,一个是努力。在迷失洪流中,找到自己的路很重要。
AI不光光是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我没用哈,现在都要钱,或者翻墙。我百度的效率还好)
AI还能在大数据中找关联性。比如:分析样本,总结规律。或者根据已有理论,预测出基于此理论内的所有可能性。
一个例子——Alphafold成功预测了超过100万种生物的2.14亿个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
一个例子——像牛顿公式等自然规律的式子很简洁,均是从大量数据中找出数学关系。一般来说,这非常慢。那些流体、非线性、混沌的动力系统,更是令人头皮发麻。但AI和大数据就很配。
总之,人类是有极限的。无法同时处理超复杂的混乱信息,甚至有序的也很难。比如李白的一生,哪怕全部资料放在我面前,我也得看个百八十天才能基本弄清楚啊。
AI不是智能意识。它的作用是,分析、模拟、延伸、扩展。
就像之前提到那个没有情感的人类一样,哪怕拥有“意识”,也是模拟出来的,属于自然本能。
它很纯粹。学习、再现、模拟、复制、更新……它都可以办到。但它仍然是一堆程序而已,它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懂我为“我”。
至于AI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孰弱孰强。亿万人类的思想碰撞,自由意志,智慧和意识,这些都关系不大。可能性基于的还是不确定性。这一点,AI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实能通过混沌算法和噪音算法实现。谁优谁劣,说不清。
因为人类这个生灵,本就是一个机器。不同的是,AI是人造的,人类是宇宙造的。
无数细胞遵循着物理定律活动,形成大脑。这种“理性”造就了“感性”。这种“感性”来源自“宇宙的理性”。
——自然与意识。
……
咱出生于祖国,学习的中文。看不懂英语,甚至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老是记不住。把英语当成中文来学习。思维模式就摆在这了,看英语咱得翻译先一下意思,再翻译一下语序,最后转化为中文句子,知晓意义。
这是语言,方便交流。
但,假设。没有自我意识,全靠“本能”的物种之间,还需要语言吗?不需要。或者说,他们没有人类意义上的交流。
交流这个东西,本就需要双方的理解。比如现在,你看着我写下的句子,你能理解,或者感触,获得思考。这才叫做交流。
语言的产生,必须要拥有自我意识。会思考。每一段句子的意义,都夹杂着无量的“自我感受”。
本来,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就像碳基生物的DNA在无限复制。可离谱的是,为啥有了自我意识!!
首先,只有无限自我复制功能的东西,才能在自然选择中活下来。除非这玩意先天神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