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有忠有信天颜助,行德行仁后必昌。
九死中间还得活,六阴之下必生阳。
若非吴用施奇计,焉得公明离法场。
古庙英雄欢会处,彩旗金鼓势鹰扬。
只有忠诚和信义,才能获得天命的帮助;
做善事、积德行仁的人,未来必定会获得成功与繁荣。
即便面临极大的危险,也能幸存下来;
即使身处绝境,黑暗之下,终将迎来新的希望与光明。
如果没有吴学究的妙计,宋江就无法从法场中逃脱。
在古庙里,英雄们聚集在一起,气氛热烈,彩旗和金鼓齐鸣,显示出一种气吞山河的壮丽场面。
当时,晁盖和其他人听了后,便问军师:
“这封信为什么会有遗漏?”
吴用回答道:
“早先戴宗回来的信是我没有仔细查看,没看到其中的破绽。”
“信中的图章,不正是‘翰林蔡京’四个字的篆文吗?”
“然而,正是这个图章,让戴宗陷入了麻烦。”
金大坚说道:
“我每次见到蔡太师的书信和文章,都是用这样的图章,这次雕刻得没有一丝差错,怎么会有破绽呢?”
吴学究解释道:
“你们不知情,江州的蔡九知府是蔡太师的儿子,父亲给儿子写信时怎么可能仍使用讳字图章?”
“这就是破绽。”
“我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戴宗一到江州,就会被审问,事情很快就会揭露出来,关系重大。”
晁盖问道:
“那该怎么办?怎么救他?”
吴学究便悄悄在晁盖耳边说道:
“这样做,这样做,主将可以悄悄下令给大家,大家准备好,一旦行动,务必不误时机。”
众好汉听了命令后,各自收拾行装,连夜下山,向江州进发,一切顺利。
之后,戴宗按时回到江州,向蔡九知府交上回信。
蔡九知府见戴宗如期回来,非常高兴,先让人取酒来与戴宗共饮了三盅,然后亲自接过回信,问道:
“你见到我太师父亲了吗?”
戴宗答道:
“我只住了一夜便回来了,没有见到恩相。”
蔡九知府拆开信封,看了信中的内容。
信中前面写道:
“信笼内的物件已经收好了。”
背面写道:
“妖人宋江,既然得到圣旨,应该立即将其捉拿并送至京师,务必严密看管,确保不走漏风声。”
信尾写道:
“关于黄文炳,会尽早向天子奏报,并会另行安排。”
蔡九知府看了信后非常高兴,立刻取出一锭二十五两的花银,赏给戴宗。
同时,他指示下人准备囚车,安排好人手,以便连夜出发。
戴宗谢过后,回去准备了些酒肉,前去探视宋江。
事情就此结束。
蔡九知府催促并准备好陷车,过了一两天,正准备起程时,突然门子来报道:
“无为军黄通判特来拜访。”
蔡九知府让他到后堂见面。
黄文炳送了些礼物、新酒和水果。
黄文炳道:
“这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礼,不足挂齿,不用称谢。”
知府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