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载着我华夏民族之辉煌,秦,更是开创了大一统之先河,此二字皆有非凡之意。”
汪兆龄见状,上前一步道:“陛下,若以汉为国号,可唤起天下汉人之心,凝聚人心,共抗满清鞑子,恢复汉室江山。
且汉朝文化昌盛,经济繁荣,以汉为国号,亦能彰显陛下之文治武功。”
赵谦也点头称是:“陛下,秦虽短暂,但其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若以秦为国号,可展现陛下之雄才大略,有横扫六合、统一中原之决心。”
张献忠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二位所言有理,朕欲以汉为国号,一则可凝聚汉人之力,二则可传承汉家文化。
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众人见张献忠已有决断,便不再多言,纷纷表示愿听从陛下旨意,齐心协力,共图大业。
此后,张献忠便与众人开始商讨以汉为国号后的各项事宜,如国号的具体含义、礼仪制度、官制改革等,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大汉政权而努力筹备。
在商讨国号具体含义时,张献忠道:“朕以汉为国号,乃欲承继汉之正统,以汉之仁德、武勇、智慧为楷模,开创我等之盛世。”
众人纷纷附和,徐以显建议道:“陛下,可将汉之‘德治’理念融入我朝律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潘独鳌则提出:“当以汉之礼仪制度为蓝本,规范我朝宫廷及民间之礼仪,彰显大汉威严。”
在官制改革方面,汪兆龄进言:“陛下,汉之三公九卿制虽有可取之处,但如今时势不同,可借鉴其精髓,设立更为精简高效之官职体系。”
赵谦也表示赞同:“陛下,可设左右丞相辅弼朝政,再设六部尚书分管各类事务,同时设立御史台以监督百官。”
张献忠听后,点头道:“诸位所言甚是,朕意可在保留我大西军现有军事编制的基础上,对文职官员体系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应国家治理之需。”
然而,当筹备工作逐步展开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
部分将领和士兵对大西已有感情,对更改国号一事表示不解和担忧。
一位老将直言道:“陛下,我等随陛下征战多年,大西之名已深入人心,如今突然更改国号,恐会让将士们心生疑虑,影响士气啊。”
张献忠耐心解释道:“我理解汝等之情,但汉为国号,更能凝聚天下汉人之心,我等之大业方能更上一层楼。
我会亲自向将士们说明缘由,汝等只需安心执行命令即可。”
同时,民间也有一些流言蜚语,部分百姓担心更改国号会带来动荡和不安。
张献忠得知后,下令各地官员张贴告示,向百姓解释更改国号的意义和好处,强调新国号“汉”将带来的繁荣昌盛和安定团结。
在张献忠的坚定决心和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新的礼仪制度逐渐制定完善,官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各地官员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新政权的建设中来。
张献忠还下令打造新的玉玺和印信,以彰显大汉政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玉玺之上刻有“大汉受命之宝”六字,象征着张献忠继承汉统,受命于天。
印信则按照新的官职体系进行铸造,分发到各级官员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汉为国号的新政权逐渐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人们对未来的大汉政权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