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身形清瘦、身着一品朝服的丞相王崇率先出列,拱手行礼,神色忧虑:“陛下,老臣以为,借兵之举不得不慎。虽说凤羽国与我朝素有往来,情谊匪浅,但战争之事,瞬息万变,胜负难料。一旦出兵,若战事顺利,自然能巩固两国邦交;可若战局不利,我朝将士折损、钱粮耗费不说,还可能引火烧身,让碧蓝国将矛头对准我朝,实在是得不偿失。”
武将出身的镇远大将军李霄却不以为然,他上前一步,身躯挺拔如松,声若洪钟:“陛下,臣有不同看法。凤羽国如今危在旦夕,若我们袖手旁观,不仅会寒了友邦之心,还会让其他国家小觑我朝。况且,皇子楚离愿为质子,足见凤羽国诚意。此时出兵,不仅能彰显我朝大国风范,还能在战后收获凤羽国的深厚情谊与丰厚回报。再者,我朝兵强马壮,将士们久经沙场,何惧碧蓝国!只要部署得当,定能凯旋而归。”
这时,户部尚书林文远忧心忡忡地站出来,眉头紧皱:“陛下,大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出兵打仗,耗费巨大。如今国库虽有储备,可若因这场战事消耗殆尽,后续民生建设、水利修缮等诸多事务都将受到影响。百姓才是国家根基,若因战事致使百姓负担加重,引发民怨,恐生内乱。”
礼部侍郎苏锦则从外交层面发表看法:“陛下,从长远来看,帮助凤羽国,能在诸国间树立我朝正义友善的形象,提升威望。可一旦拒绝,其他国家或许会认为我朝冷漠自私,不利于日后外交。臣建议,可先与凤羽国商讨借兵细节,如出兵数量、粮草供应、战后利益分配等,既能彰显诚意,又能保障我朝利益。”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观点在大殿内激烈碰撞。皇帝靠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面色沉静,眼神深邃,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
在大臣们的激烈争论中,兵部尚书包文夏稳步出列,身姿笔挺,朝皇帝拱手作揖,声音洪亮且沉稳:“陛下,臣有一策,或许可解当下两难之局。”
皇帝听闻,目光瞬间落在包文夏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抬手示意:“爱卿但说无妨。”
包文夏微微颔首,有条不紊地说道:“凤羽国既来求援,我朝若贸然拒绝,于情于理皆不妥。可直接借兵,风险又着实不小。依臣之见,可让凤羽国割让两座城池予我朝,以此作为交换兵力的条件。如此一来,我朝将士出征,不仅师出有名,且有实际利益可得。即便战事有所波折,我朝也不至于毫无收获。”
说到此处,包文夏稍作停顿,目光扫过殿内诸位大臣,见众人皆在凝神聆听,便继续道:“同时,保留楚离皇子作为质子。这不仅彰显凤羽国求和的诚意,更是一枚重要的‘定心石’。有楚离皇子在,凤羽国必然会全力配合我朝出兵的各项事宜,战后也不敢轻易违背约定。此计既能解凤羽国燃眉之急,又能保障我朝的利益与安全,可谓两全其美。”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众人皆在思索包文夏计策的可行性。
镇远大将军李霄率先点头赞同:“包尚书此计甚妙,既考量了我朝军事援助的必要性,又兼顾了实际利益。有城池作为保障,将士们出征也更有底气。”
丞相王崇却面露忧色,皱眉道:“虽说此计看似周全,但强索城池,会不会让凤羽国心生怨恨?日后即便两国携手击退碧蓝国,恐怕也会埋下矛盾的种子。”
包文夏微微一笑,从容回应:“丞相所言不无道理,但当下凤羽国面临亡国之危,两座城池与国家存亡相比,孰轻孰重,他们心中自会权衡。况且,我朝出兵相助,也是为凤羽国解困,并非无理取闹。只要沟通得当,相信凤羽国能够理解。”
皇帝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沉思良久后,缓缓开口:“包爱卿此计,确有可操作性。不过此事重大,还需再做商议。先派人去与凤羽国使臣沟通,探探他们的口风,再做定夺。” 说罢,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这场关于借兵的激烈讨论暂时落下帷幕,可朝堂之外,风云仍在悄然涌动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