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军好不容易登上那怪石嶙峋,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又在砚山掩去声息行军足足半日,才在深夜时分抵达了临城。
这是靠近卫国边境的城市,也能直接通往大梁,几百年来,卫国倚仗这砚山天堑,驻扎在这座城的兵力并不多,只有八千多人。
现在因为平川之战,兵力又被抽调了六千名,现在整个临城只剩下两千多人。
赵宁的赤炼已经留在山那头了,此时带着三万大军,借着今夜得天独厚的天气,悄无声息隐藏在临城外的密林里。
赵宁攀上一棵大树,拉弓,松弦,黑暗里,一箭疾驰而去,正中一名守城士兵的咽喉。
那士兵应声而落,从城墙上跌落,尸体重重砸在城门前。
“谁……”
站岗的士兵见状,还没来得及发出示警,又一只飞箭破空而来,把他的声音遏制在了喉咙里。
“谁——!”
“夜袭——!”
“有夜袭——!”
连续两箭,终于引起了城墙上的骚动。
“当当当!”
城墙上发出预警。
“攻城。”赵宁神色冷淡,抬眸望向那火把摇曳的城墙。
三万精兵排山倒海,瞬间从密林中冲杀出来!
这是卫国建国八百年来,临城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攻城!
毕竟临城前有大梁,后有砚山天险,敌人的战车要想攻入临城,除非大梁城破了!卫国亡了!否则临城绝不可能被攻城!
谁也没料到临城有朝一日会被攻城!可偏偏今晚,敌人就这么突如其来、毫无防备地来了!
临城校尉匆匆披上铠甲上得城墙,只听城外喊杀声不断,火把下,目光所及之处,却是黑潮一般滚滚而来的洪流!
临城仅有两千兵马,又从来没有守城作战的经验。
哪怕临城校尉不是个草包,但却缺乏实战经验,偏生赵宁又打了个猝不及防,让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赵宁这一仗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攻破临水城的时候,正好晨光熹微、天光微亮。
临城的百姓一觉醒来,发现临城已经换主人了。
赵宁吩咐士兵,不得扰民、不得劫掠百姓。
启军谨遵赵宁吩咐,城里只发生了一场小骚乱,便恢复了平静。
徐凤鸣看完赵宁的信,终于心下稍安,舒了口气,多日来的担忧总算一扫而空。
“赵兄不是那种没谱的人,”姜冕笑道:“凤鸣兄对他这点信任都没有?”
“倒不是不信任,”徐凤鸣神经骤然松懈,有些疲惫:“实在是砚山地势太过复杂,不过现在好了。”
姜冕:“是啊,现在好了。”
徐凤鸣看向姜冕:“说起来,你家郑琰还跟赵宁在一起呢,我看你倒是半点不担心。”
“我不是不担心,”姜冕一脸淡定:“我是相信他。”
徐凤鸣:“相信什么?相信他武艺高超?”
姜冕:“不,我是相信他一定不想这么早死。”
徐凤鸣:“……”
大梁还在苦苦等候燕国派来的援军,结果等来的却是燕国大军攻破汉城的消息,以及赵宁的三万精兵。
黎明时分,天仍旧是雾蒙蒙的。
朝阳从天的尽头升起,驱散迷雾。
晨曦的地平线上,汹涌的洪流仿佛从天际倾泻而下,轰鸣声震撼着大地。
赵宁率领的部队高举着启字王旗,三万大军成功封堵住了大梁城门。
虽然只有三万启军围城,但眼下整个启国,包括大梁在内的大部分军队都被派往了平川,城中现在只剩下不到五千卫军。
“君上!”王宫中,一名士兵连滚带爬冲进殿内:“启国大军围城了!”
老卫王及一众大臣刚收到汉城被燕国攻破的消息,尚且来不及消化,现在突然听到启军围城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老卫王不可置信地看着那人。
士兵:“启军,已经陈兵于咱们王都外了!”
“不可能!”老卫王起身喝道:“绝对不可能!
要想将战车开到大梁!必须经过平川,这是通往大梁的必经之路!
现在平川之战尚未有胜负!他们不可能进得来大梁!”
“或许、或许他们是通过别的什么途径进来的也不一定!”士兵焦急道:“但现在启军真的已经在大梁城外了!”
老卫王瞬间脱力,像是突然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似的一下摔坐在王案后,面如死灰。
“有多少人?!”一名官员问道。
“不清楚!”士兵说:“不过张将军说最少三万!”
“三万,”那名大臣说:“那就一定是从启、卫边境绕过平川,翻过砚山天险来的大梁了。”
一位大臣道:“他们疯了吧?!敢攀爬砚山!不怕摔死他们?!”
“事实证明他们赌对了!否则不可能把战车开到大梁!”
“这么说来,临城应当已经被攻破了!”
“启国的三员大将中,赵瑾在玉璧关,颜臣安在大溪,孟案在平川,那此次领军的是谁?!”
“领兵的是、是……”那士兵不知道是不是被吓得,有些结巴。
“快说!”
士兵:“是启国国君赵灵……”
所有人同时陷入了沉默,一国之君亲自率三万人前来攻城,他这是什么意思?!
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认定自己能拿下大梁?
否则一国之君,怎么可能只带了三万人就来攻城?他不怕死吗?
这是玩了一招攻心计?让大梁城的军民百姓还没开始打就开始害怕?
卫国丞相陆宏面露沉思:“只有三万人,那就说明赵灵肯定是攀过砚山后急行军来的大梁,后面肯定没有支援部队,我们还有机会!”
“可我们现在只有五千兵马,五千对三万,胜算也不大。”一名姓吕的大人说。
“现在将平川的兵马调回来呢?”有人问道。
“绝对不行!”陆宏当即道:“平川的兵绝对不能动,平川一旦撤兵,那平川的启军一定会乘胜追击,那大梁就真的再也没有希望了!”
“那现在该怎么办?让张将军带一支兵出去跟赵宁鏖战,若是能把赵宁抓住,届时我们就可以……”
这人话还没说完就自觉闭嘴了,这根本就不可能,赵宁既然敢来,那就说明他肯定有十足的把握。
若是真那么容易抓,当初他也不可能那么轻易逃出卫国。
老卫王坐在王案后始终一言不发,周围所有的人和声音都消失了,天地间灰蒙蒙一片,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脑子里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大晋朝伊始便被封为诸侯国,迄今为止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伫立了近八百年的卫国,如今到了他这一代,终于要走到了尽头。
赵宁围城的当天,就派出使者前去大安劝降,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就开始了漫长的对峙。赵宁围而不攻,三万兵马在大梁城外扎营。
这是卫国自被封为诸侯国近八百年来,王都大梁第一次被围城。
大梁城的百姓从未见过如此阵仗,一时间整个大梁人心惶惶,百姓们惶恐不安。
三十九年前的平川之战大败,是笼罩整个卫国人心中的阴影。
这一次启军再次陈兵平川,又派军绕过平川直逼大梁,无异于唤起了所有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阴影。
“要么打吧,”郑琰走进赵宁的营帐摘下头盔随意地抱着:“这么熬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大安传来消息,燕平那疯狗一路带着十万大军碾过了好几个城池。
再这么下去,他就要碾向潼关了。
我们必须赶在燕平之前打下大梁,到时只要城门一破,将老卫王抓起来。
到那时国君都投降了,平川的卫军不降也得降了。”
赵宁没吭声,低头看向案几上的地图,这上面是整个大梁,包括大梁城外的地形图。
他也清楚,必须赶在潼关被燕平占领之前打下大梁。
可现在若是攻城,那城内的百姓一定会殊死反抗,这不是他们预料的结果。
想要在卫国百姓中建立威信,获得他们的信任,就不能硬打,否则他们此次伐卫并没有多大意义。
可这么围下去也不是办法,须得想个什么办法尽快结束战役。
赵宁对着地图兀自出神,忽然,赵宁倏地起身出了营帐。
郑琰见状忙跟了上去,两人骑着从临城缴获来的马,绕着大梁城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大梁城外的红河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