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远偷偷抬眼望去,只见往日里和蔼可亲的王叔此刻正缓缓走上龙椅,面容威严,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早朝开始后,大臣们纷纷上奏本,汇报各地的民生、军事等情况。沈明远听得十分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发现,朝堂上的局势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大臣们之间的明争暗斗、相互制衡,让他大开眼界。

就在这时,一位大臣出列,奏道:“陛下,近日边疆战事吃紧,敌军频繁侵扰,我军虽奋力抵抗,但仍损失惨重。恳请陛下增派援军,以解边疆之困。”

皇上闻言,脸色微微一变,转头看向一旁的宰相,“爱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宰相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边疆战事关乎国家安危,不可掉以轻心。依臣之见,可从京城附近抽调一部分兵力,再从各地招募新兵,火速支援边疆。同时,可派遣使者前往邻国,寻求外交援助,以分化敌军势力。”

其他大臣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武将突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宰相所言虽有道理,但臣认为此举太过保守。如今敌军气焰嚣张,我军应主动出击,以雷霆之势给予敌军重创,方能彰显我朝国威。”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支持宰相的观点,认为稳扎稳打才是上策;有的大臣则支持武将的看法,觉得应该主动出击,一雪前耻。

沈明远在一旁看着这激烈的争论,心中也在思考着。他突然想到,自己之前在书中读到的一些兵法策略,或许能为解决此事提供一些思路。但他想起父亲的叮嘱,又强忍着没有开口。

皇上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大臣们,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开口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今日早朝就到这里,众爱卿退下吧。”

退朝后,沈王爷带着沈明远离开皇宫。

一路上,沈明远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意识到,治理国家并非易事,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而他想要在朝中争得一丝地位,怕是非常的不容易。

可,即便如此,他也要拼了命去争,因为弱者不配得到阿瑜。

沈明远没去学院,把自己关在书房一遍一遍的演示,一遍一遍的计算。

把各种可能都想到了,人为因素,天公是否作美,粮草问题,银钱问题。

一连四五日都不见人影,这让公孙瑜担心了好几天。

等沈明远将自己算出来的结果给沈王爷时,沈王爷都惊呆了。

儿子这么多天关在家中不出,就是为了算这个?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沉思。沈明远拿出的策略和演算结果,能不能用是一说,这朝堂之上风云莫测,各方势力勾心斗角,怕是容不下他。

沈王爷思虑良久,才开口: “你打算呈报圣上?”

沈明远突然对自己的演算没了信心,正犹豫着,就见沈王爷已经起身。

“此物为父帮你呈上去,你做好准备,朝堂之上不是谁能解决问题,谁就受得中用的。”

沈王爷如何不知儿子这般竭力的证明自己是为了什么,只是,哎,只能说造化弄人。

沈明远也明白,他现在除了王爷之子的名号外,什么都没有,人微言轻。

沈王爷走后,没一会公孙瑜找来了。

好些天没看到人,他害怕沈明远又跟沈王爷犟起来。

“明远哥,为何好些时日不来学堂?”

看到公孙瑜,沈明远不自觉的扬起了嘴角。“阿瑜,你来啦。”

沈明远没有隐瞒,将自己在朝堂上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公孙瑜。

公孙瑜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朝堂上的事情这么复杂。明远哥,你以后真的要参与这些事吗?”

沈明远坚定地点点头,“嗯,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想要去争取。”

公孙瑜看着沈明远认真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明远哥,你真棒!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得到了公孙瑜的夸赞和信任,从那以后,沈明远更加刻苦地学习,不仅钻研经史子集,还广泛涉猎兵法、谋略等书籍。

时不时的还主动参与一些家族事务,锻炼自己的能力。

他什么都不瞒公孙瑜,两个小屁孩互相出主意,公孙瑜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时光荏苒,转眼间数年过去。沈明远已经长成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在这几年间,朝堂上的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的争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圣上的离世,新皇继位,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沈王爷也逐渐年迈,开始将一些重要事务交给沈明远处理。

沈明远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手段,在朝堂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