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呜……”孩童的啼哭声。

呱呱坠地,眼前闭眼啼哭的,正是成欢,这是他与世界的第一次见面。妇产科医生,减掉脐带,把成欢清洗干净,在秤上称重后,放入襁褓中。一连串的动作后,妇产科医生抱起孩子,微笑着向门口的家属报喜。

“恭喜家属,母子平安,是个男孩,重7斤6两。”妇产科医生说,发音标准,吐字清晰。

产房门前,新生儿的家属,为了这一声报喜,已经等候多时了。爸爸成功扒着门框,冲在了最前面。成欢的出生,意义非凡,成家作为一个移民家庭,家里终于有了一个深圳人(婴儿)。这也意味着,成家在SZ市落地生根了。

这里是SZ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家生孩子,似乎理所应当地来这里。这里的另一个名字,是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听着名字,第一感觉就是本土属性很强。只是这家医院还有个不常被提起的旧用名,它的前身是SZ市基建工程兵医院。随着SZ市的蜕变,职工医院也像基建工程兵一样,转业成了SZ市第二人民医院。

因为爷爷成就的关系,小成欢的出生,颇具仪式感。成家迁来深圳十几年,目前为止,成欢是成家,唯一在深圳出生的人口。作为在SZ市土生的成家1号,小成欢被家里的一群外地移民围在中间,幸福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孩子的爷爷成就,常把“做一个真正的深圳人”当成家风一样,害得家里人听了,集体定义为老爷子的口头禅。

为了预祝孩子将来在SZ市,会有快乐的每一天,成家人为成家1号取单名一个“欢”字。这是SZ市平凡的一天,对成欢却是意义非凡,这一天成欢诞生了。随后成欢出现在了,家里的户口簿上,作为自然人,成欢有了SZ市户口。成欢也实际意义上的,成了一个深圳人,得到了官方认证。

深圳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一座充满奇迹的城市。作为深圳人,成欢总会显得平平无奇,原因很简单,他生活在深圳,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这里的区位,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联通世界的口岸城市,在陈欢的记忆里,深圳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追着城市跑,成了成欢一出生,就要面对的实际境遇。

当孩童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寻找身边可以借鉴的经验,这时父辈成了当然的选择。虽然这个父辈,应该从爷爷成就开始算起,然后在爷爷没空的时候,爸爸好巧不巧,等候多时的情况下。作为儿子的成欢,勉为其难地听一听爸爸的教导。

爸爸成功对于父亲的职责,总喜欢忽略,陪伴成欢这种事,从来没上过心。自成欢出生起,在爸爸成功的意识里,好像就应该是妈妈和奶奶带孩子。偶尔轮到了爸爸成功的手里,当成欢转头,看向爸爸的脸庞,总会看到爸爸成功把成欢递出去的镜头。就这样,在爸爸成功这里,总是把成欢往外推。

“要融入周围人的生活,做个真是的深圳人。”成欢的爸爸这样说。

或许听着没错,可成欢知道,这是爷爷成就的话。爸爸成功不过是顺手拿来,敷衍成欢的。这就是照抄爷爷成就的家训,完全是剽窃爷爷语录。可是好像每个家庭,能有一本语录就够了。毕竟家训是讲传承的,爷爷成就说过的话,做孙子的成欢,也会认真听取,不敢违逆。外地移民的经验,成欢没有,他想要适应深圳的生活节奏。

然后,在成欢的视线里,爷爷成就和爸爸成功,就不见了人影。可他们就在深圳,忙着各自的事情。唯独远离了成欢,悄无声息地,让成欢少了父爱。

偶然的机会,成欢用稚嫩的童声,开口问奶奶:“奶奶,爷爷在干什么?怎么总不见他的人啊?”

成欢的奶奶会笑着,拉着成欢的手说:“爷爷在忙着项目,他的项目在深圳的天空中,每天盖高楼。”

成欢也试着用同样的方式,开口问妈妈:“妈妈,爸爸在忙什么?老看不见他人,我都有点儿想他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