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提及朝中官员骂名居多,则是因为这段时间朝中无人进言立储之事。

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抨击朝政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了。

大宋文风鼎盛,如又是会试临近之时,天下有才学的士子皆云集汴京,为了表现自己,就没有什么他们不敢说的。

百官被骂,还无法反驳,逼不得已,只能上奏请官家立储。

要是他们还没有作为,等会试结束,各地学子回去,他们的骂名就要传遍天下了。

官家在朝堂之上,发了几次怒,都止不住百官上奏。

无可奈何之下,官家当朝承诺,等科举结束后,便会仔细考量储君人选,最晚在年前,便会定下储君人选。

这个消息一出,汴京的士子无不欢欣鼓舞。

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他们的功劳。

兖王府

兖王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召集支持他的心腹官员商议。

虽说他已经有了造反的打算,也在为造反做着准备。

但说实话,他对造反一点把握都没有,若是可以正常夺的储君之位,他自然也不想造反。

只是商量来商量去,也没什么好办法。

到了如今的地步,最终看的还是官家的意思。

现在能做的,只有为自己造势,同时贬低邕王。

无独有偶,邕王那边也做了相同的选择。

…………

之前汴京谈论邕王和兖王,稍微还有些避讳。

在双方刻意的引导下,如今整个汴京,就连贩夫走卒,都会谈论几句。

满汴京不是在谈论兖王强干,邕王庸碌,就是在说邕王年长,兖王子嗣稀薄的。

基于这些,延伸出很多话题,甚至许多士子猜测,官家说科举结束后会确定储君人选,这次科举的题目会不会和立储有关。

一想到这种可能,那些士子们议论的就更起劲了。

对于士子来说,科举才学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押题。

每次科举主考官的人选一旦定下,汴京大小书铺都会印刷主考官的诗词文章来卖,而且还供不应求。

士子们争相购买,为的就是研究主考官的文风和政治倾向,好在答题的时候,文风倾向尽量符合主考官的胃口。

俗话说的好,文无第一,学识文采再好,文风和倾向和主考官有冲突,根本不可能考的中。

毕竟会试是主考官做主,等到殿试才是官家亲考。

会试都过不去,殿试也没资格参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朝廷一般不会太早公布主考官人选,都会卡在科举快开始时才会公布。

不过士子们也有对策,适合做主考官就那么几个,把他们的文章诗词都研究研究就是了。

可若是这次科举考题以立储为主,那么他们之前的准备也就白费了。

如今谈论争执,也是想碰撞出一些火花和思路,方便他们答题。

在这种大环境下,突然,关于邕王世子往日的一些言论和消息,瞬间传遍了汴京。

有邕王世子酒后大方其词,说皇位是其父子二人的囊中之物。

也有邕王世子醉酒后羞辱书生的。

甚至邕王世子还说过兖王只有一个儿子,万一哪天和官家一样,唯一的儿子死了,岂不是还是要过继?

因此官家是不可能立兖王为储的。

事实上这一点确实是兖王致命的缺点,朝中一些大臣说兖王子嗣淡薄,就是存在这种顾忌。

但是事实是事实,却不能直接拿兖王和官家相比,更不该提到官家。

这些消息传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连时间和地点都有,甚至还有一些人自称确实听到过,加上有人推波助澜,很难让人不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