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为同志,能谈谈你下乡的生活吗?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通过自学熟练掌握英语的?”提问的是张诚,于莉在一旁负责记录。

“是这样的,在我下乡的地方有个劳动农场,里面有个人会英语,我的英语启蒙是那个人教我的。”

“哦?那人叫什么名字?现在那人还在农场吗?”张诚一听这个可就来劲了,这就是个很好的新闻点啊。

“他没告诉我,说知道了对我有害无益,这个人后来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反正不在农场里了。”方有为这话是真的,而且他还知道,那人后来生病去世了,这就叫死无对证。

“嗯,那他有没有留给你什么东西?”张诚依然不死心的问道。

“留给我一本外语书,是一本小说,也就是这样,回来后我才萌发了翻译那本小说的冲动。”

“那本书呢?就是你现在正在翻译的作品吗?能告诉我叫什么名字吗?”

“那本小说叫做《权力的走廊》,我一开始是翻译这本小说的,但后来人民文学那边的编辑找到我,说这本书还需要审查,让我先不要翻译了。

不过前几天他们告诉我,审查已经通过了,等我把手里这本翻译完了,就可以开始翻译这一本了。”

接下来的时间,张诚又顺着这个话题聊了几句,主要是弄清楚了他目前正在做的工作,以及教会他英语的那人的情况。

等这些聊完了之后,他才将话题引到了当下的英语辅导班上。

“这个真的不算什么。”方有为颇为“腼腆”的说道:“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想做这件事,只是我们院儿有几个高中生,想让我辅导一下他们的英语。

我觉得都是一个院儿住着的邻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可是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有志于外语学习的学生和同志,这不,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呵呵,这是好事啊,说明你教的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要不然大家为什么都这么积极呢。方有为同志,你这是做了一件好事啊。”张诚心悦诚服的赞美道。

“没有没有,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方有为这个时候显得十分谦虚,这还真不是他装出来的,这是他骨头里带的。

话说他虽然宅,但也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当过好几年的社畜,这种话术都是刻进骨子里的,根本就不用他去思考。

等到这句话说完,方有为又补充道:“其实教与学,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在教授大家如何自学英语的时候,本身也是我自己对知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

因此,在教别人的同时,我还整理了一些自学英语的知识点和方法,将这些知识系统性的归纳了出来,形成了一本英语自学丛书。

在这套丛书里,我详细的标注了一万个单词的读音,还将所有的英语语法,用形象而生动的,大家可以看懂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绝对能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大大简化了学习英语的难度。

并且,我还打算写一百到两百篇英语短文,将内容尽可能的涵盖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了这套丛书,并且背诵了这些文章,我保证大部分人都能熟练的掌握初步的英语沟通能力。”

面对两位青年报的记者,方有为大谈特谈自己的这套“英语自学丛书”,其实所谓的自学丛书,不过是他将这段时间给大家讲课的教案加以整理归纳,再将后世的英语课本上的内容提炼总结的了一下。

完了为了充数,他还下载了后世高考状元出版的一些资料,再将类似于新概念英语这样的书籍的一些文章拿过来,东拼西凑的整出来了几十万字的学习材料。

也就是这些日子他有了稿费,并且用稿费买了一台N手的英文打字机,要不然单单靠手写,累死他也写不完。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他也就是正在写计划中的第二本,那毕竟是一本书,包含的字数可想而知,根本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写完的。

此时,坐在方有为对面的张诚和于莉,丝毫没感觉出来方有为的这一番言论是在为自己的“新书”打广告,他们在听到方有为的描述后,全都变得极为兴奋!

大新闻啊,大新闻!

谁能想到,在这么个破烂不堪的大杂院里,竟然还隐藏着如此惊才绝艳的人物!

小小年纪,竟然都能写书了,虽然只是一本初级的英语自学丛书,但这也是不得了的啊。

随后,张诚鼻子发红的询问了方有为各种问题,其主要的关注点,全都是这套英语自学丛书。方有为也很兴奋啊,对方可是青年报的,妥妥的大报啊,这家伙免费给他打广告,他能不兴奋么。

于是乎,宾主尽欢,一场采访下来,双方都觉得自己是那个占了大便宜的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