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徒孙想作那乞者,讨一两金。遂落一子。

僧:盗得到,就盗不道。再落一子。

道:满盘皆空,却无处下子。

僧:那就已经盗道了。

吾醒后就记得,满盘皆空,却无处下子,盗不到,就盗得道了。不知何意。”

“意思便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訶。”唐长老遂与国君讲经。

次日举国城都都收到了皇城之令:

广召译经贤士入皇城,同往龙宫译经,

不论僧道与否,户籍何地,皆可来集。

皇城一时盛况空前,外族商贾亦将此消息送回本家,望自己族人参与译经,族中能手,各显神通。

然三日之内,已有近万人上传通牒并与丝绸绢匹供养,言,虽不曾通晓他国言语,但望可一睹真经尊容。

“经今三日,万民尽知真经已回我大唐,邻邦皆上疏请奏朝礼经书,朕愿借此盛事,向玉弟讨问一事。”

“陛下请问。”

“朕并非贪生怕死,只是这江山记挂心头,亦不敢轻易看我皇嗣之事。”

“陛下一颗善心,莫作此想,贫僧好讲故事:昔日有一岛,人苦而以渔为生,一日来一船,船上人自在而自备熟食,岛民来问人从何来,来此何事。

人言:此地为岛而非陆,吾族在前岛,皆搬至陆上,耕耘为生,亦不烦忧子孙无食矣。

岛人不信,为一小童愿继续闻说,并闻:何以铸此筏?吾愿随汝往。

人思而言:观吾筏,可有所想?

小童:取材于木,船穀如骨般坚硬,造梁之材亦是此类,而船底密实,曲而有章,船穀间却不可一丝假合。

人言:可铸筏如此,东去三日即可到岸。”

皇帝又问:“如何制筏!?”

“人有大志则为材,六丁火烤五蕴以熏制,制筏之法已在经中。”

皇帝若坐若卧不得解。

“陛下是要渡河,莫在船上忘了划浆。”

皇帝豁然开朗。

“吾愿助这六丁火,熏制顶天立地材,制那世间渡人舟,愿菩萨常在这大船上掌舵。”

“菩萨定会应允,若到岸之后莫忘了舍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皇帝合掌。

悟空合掌上前:“皇帝菩萨,我们师徒有要事在身,我师父要去译经,我们哥几个也不敢在此躺着吃吃了躺,怕那时间久了,妖怪们就把俺老孙给忘了。”这猴脸笑着说就有些可怖了,皇帝赶忙合掌:“师父们译经和抓妖怪要紧,朕便可早日安枕无忧了。”

不几日,译经之人已聚集二百有余,不乏能人异士,业影镜瞬乎期间,便将人转进龙宫。

龙宫非那凡夫可到之处,龙宫宫顶竟有天,地方天圆见日月,星辰布列分四时,殿外之风竟是龙行而过。

译经之人毕竟不是善水之仙圣,不会五行法闭气,便不可到宫殿内,龙王截一海角,与龙宫相隔。

海角亦有楼宇,只为修学而设,其厅内长数十丈,如一椭球,内环而上,道路相连如水渠,立有桌椅,置文房四宝。厅外再设休息之所,每日有虾兵蟹将职守。

人只可听得远处有声,却不得见兵丁行于何处,若在此行走,可探得此处如一城大小,再行几步便到水幕交接之处,便需回头。

张罗数日,唐僧师徒渐可分工而为:

唐长老主持译经,徒弟们收取手稿。

忽得,业影镜金光现前:

今日取经人,往日业未消,

戊日行船人不知,今是得果时。

唐僧:“悟空,你与悟能喜动不喜静,悟净在此当值研墨,小白龙司我译经场大小杂事,你二人就专司这业影镜之事,除魔降妖”。

“哼,师父,俺老猪也喜静。”

“那你也静想一番,可知这业影镜所说何事?”悟净心里仿佛已有些眉目。

“我在天上专官行武,不喜舞文弄墨,并不知这几句所为何意。”

“悟空,你看这业影镜。”

金光如梭,内景显现:只见温泉之中美人嬉戏,转眼池里已没有人,只剩白骨。师徒错愕之时,并不识景内几人是何人。

“这是不是?那个,那个?我也忘了,眼熟来着。”

“呆子!你若不说,我还以为你又引火上身了,只有你说眼熟,那你就想想怎么个眼熟!”

“我说戊日这两个字眼熟,不是这景象眼熟。我想想,我想想,戊日之事我听说过。当年广目天王戊日休息,有个妖精上来偷了一个银钩。”

此时有兵丁向敖丙通传:广目天王到了龙宫,说是要来取一下,已译经书。

“今日取经人,莫不是说这广目天王?”

“莫瞎说,先让他来便是。”

本章已完 m.3qdu.com